過去十年,愈來愈多專制國家透過電子技術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把監控技術推至極致;在新自由主義國度,信用、聲譽則以另一種形式主宰社會。米蘭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Alessandro Gandini 在 2016 年出版著作 The Reputation Economy,中文意思是「聲望經濟」。在書中,Gandini 以跨學科方法,解釋聲譽如何成為獨立知識工作者(independent knowledge workers)的重要無形資產。
Gandini 認為「自由職業經濟」(freelance economy)崛起,是電子革命和新自由主義政策共同產生的副作用。電子化推動價值鏈(Value chain)在組織、地理上分裂。互聯網發揮中介作用,令生產鏈中的不同任務都可以轉包予自由工作者,當中媒體和通訊業等需要較少固定資本、入行門檻較低的行業就更明顯。在英國和美國等新自由主義國家,企業家長期進佔社會和政治結構頂峰,自我就業(self-employment)就更蓬勃,更得社會認可。
就業零散化,聲譽自然成為自由職業者的重要資產。電子經濟(digital economy)其中一個核心是各式各樣的「平台」—— Uber、Airbnb、TripAdvisor⋯⋯ 它們收集和自動分析來自客戶的回應,提供即時評分和排名。Gandini 稱呼這些平台是「聲譽生產者」(reputation makers)。本質上,聲譽是一種讓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的機制,而在平台和社交網絡上建立的聲譽,令遠程交易的買賣雙方也可取得一定信任。
Gandini 訪問了 80 位自由工作者,一半在倫敦,一半在米蘭,兩個城市都是歐洲電子和創意經濟的活力樞紐。兩地固然有其不同的地方,例如倫敦相對米蘭更國際化;後者更重視個人網絡,但前者視之為一種門戶主義。不過 Gandini 細看收入分配後,仍觀察到自由職業者世界中的雙重結構。少數成功人士會主宰整個自由經濟,大多數自由職業者根本難以謀生,有時必須依靠家庭支持,但是可以「當自己老闆」的心態,會帶來些少心理補償。研究中表現較好的參與者,正是那些建立了最好的專業網絡、取得最高程度聲譽的人。
作者由此提出兩個重要的「專業社交互動」(professional social interaction)特徵。首先,無論線上抑或線下,人們要持續不斷地爭取曝光和公眾認可,例如要時常更新 LinkedIn 檔案、開展自己的博客等。另外,專業社交充滿表演性質,要不斷自我建構聲譽,整套邏輯可以通過「免費勞動」(free labour)觀察得到。免費工作極具爭議,但在自由經濟卻很常見,許多受訪者認為這是一種戰略性投資,回報正是建立自己的聲譽。
除了 LinkedIn 和其他社交網絡,招聘市場也倚賴各種網站平台如 Indeed.com 和 Careerbuilder.com 來匹配職位供求。Gandini 引用自己為 Adecco International 在 2014 和 2015 年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招聘人員大量使用 LinkedIn 和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和 Google 搜尋工具來評估候選人的聲譽。他憂慮「演算法統治」(algocracy)的現象已經誕生,人們會根據未知的演算法進行排名和選擇,而這種規範權力高度集中在少數電子平台手中。
在結論中,Gandini 預視了一個由電子驅動的「大轉型」,並討論「自由職業者階級」的存在。他指出,儘管電子經濟產生了許多低薪的零散工作,但自由職業者仍不想與「流離狀態」(precarity)掛勾,而把自己看作是創新專業人士,是「企業家、初創企業家和變革者」。他重申不應低估「Uber 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所展現的,是演算法平台與零散工人間的一種權力不平等。他認為在電子經濟中,社會就是市場,聲譽可能是「虛構商品」,將社會關係轉化為價值進行交易,而自由職業者和「微型企業家」可能成為可預見未來的標準就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