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政府不願干預銀行救市程序,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考慮變賣最多 1,000 億美元資產自救,但至今仍未達成任何協議,股價更在本月 26 日暴跌,市值一度跌破 10 億美元,令新一輪銀行危機再起。
受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影響,第一共和銀行一度出現擠提,大量資金存款外流,上月獲 11 間大型銀行聯合注資 300 億美元,助該銀行渡過難關,避過即時倒閉危機。不過銀行近日公佈第一季財報,上季存款總額銳減 41%,由於銀行存款暴跌,且美國政府不願干預銀行救市程序,投資者開始懷疑銀行的營運是否穩定,導致銀行股價暴跌,創歷史新低。
「華爾街日報」指出,第一共和銀行捱過銀行業危機,但存款外流和融資結構轉變損害了盈利能力。為恢復盈利能力,第一共和銀行需要減少資產負債表,償還融資,但要做到這一點,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許多證券、貸款或者只能折價賣出,造成損失。
第一共和銀行行政總裁 Michael Roffler 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提到銀行正在調整貸款額,集中在二級市場出售的貸款,這種安排下貸款不會列在資產負債表,換句話說,出售後所獲資金能減低負債。不過,目前不清楚這個過程需時多少。由於未有辦法判斷改善的速度,投資者更難估計該銀行的真實價值。
當前情況看來,要找到解決方案相當困難。第一共和銀行的顧問公司已提出救助計劃,讓其他銀行承擔這些損失,銀行或會以高於市場價格將帳面上的債券出售給其他銀行,這種形式可能包括出售房貸等資產。購買第一共和銀行資產若隨即發生虧損,作為補償,這些銀行可能得到認股權證或優先股,但此舉變相會稀釋現有股東股權,該行的股價會再受挫,並削弱投資者對銀行的信心。
美國投行 Wedbush 分析師 David Chiaverini 認為第一共和銀行目前能做的,是繼續堅持,待手中證券和貸款到期,銀行的確有一些流動資金可以捱得到。另一個可能是進入破產管理程序,但這個選擇對股權持有人和優先股持有人是最差的,因為資金會化為烏有,對銀行客戶、股東、員工以及金融體系都會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