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叫 ChatGPT 幫手炒飯

A+A-
圖片來源:Guillem de Balanzo/Shutterstock

最近大家都在研究 ChatGPT,一直討論哪些工種會被機械人取代。大部分人有個共識,相信低技術的工作可由 AI 代勞,反而藝術創作等領域,機械人仍然沒法取替人類,正如朋友曾叫 ChatGPT 寫詩,出來的結果還是強差人意。

在飲食世界,多年來都在討論機器會否全面取代人類。主流思想都認為烹飪是藝術,重視手藝,機械人全不能代替,那些炒飯機、電動臂調雞尾酒,根本是噱頭,永不能普及。

事實上,科技一直影響飲食業,我訪問過不少賣粥的老店,他們異口同聲地說自從有一台新機器後,員工請少了,大家都輕鬆不少。過去煲白粥,老闆需要請師傅在半夜開工,洗好米後,浸米,在凌晨 2、3 點左右開始入爐煲粥,途中要控制火喉,間中攪拌以防黐底,因為一旦煮燶了,整煲白粥便報銷,經過數小時細火煲煮,始能在早上 5、6 點開賣綿滑的白粥,粥店大大隻字的「明火白粥」沒騙人,且完全合乎商品說明條例。

當老闆添了一台新機器,可簡單多了。只要在收工前,把白米和清水按說明書的分量倒進機器中,調好時間掣,員工便可輕鬆放工。「煲粥神器」會按程式在半夜自動開啟,大火滾起米花,再轉細火煲粥。老闆在早上回到店內,打開煲蓋,就有白粥開賣,中途毋須控制火喉,又沒黐底的情況。很多老闆還說機器比員工好,不用擔心它「跳槽轉工」,又不會生病放假,減少管理上的人事糾紛。

煲粥機器只是其中之一,飲食世界還有很多類似或更先進的機器,像以往中菜大廚們要吊火控制溫度浸煮豉油雞,令雞隻嫩滑入味,如今用慢煮機即可做到近似效果。再數下去,自從有了應用程式下單,侍應員工少了;有工場用機器洗碗後,洗碗工要失業了。整個飲食體系早已有科技入侵,並改變生態,相信沒有人敢一口咬定,將來不是機械人的世界?

但我仍然相信人類進食系統不是一部機器,並非吃喝消化後便完結,人是情感的動物,飲食又會掀動情感。太注重人工智能代替人手,必定會令人忘記手藝的重要。沒錯,我們可透過極為細緻而多變的程式,令機器炒出軟硬、鹹淡、爽腍、各種味道和質感的炒飯,但當一個人由出世開始吃機器炒出來的飯,你難以教育他手藝是何物。正如你拿著罐頭粟米,告訴小孩子粒粒皆辛苦,遠不及你帶他到農田裡,在艷陽下看著農夫把農作物收割。

當新人類沒吃過人手炒得香噴噴的熱飯,他們需要有高超的想像力,才可聯想到鑊氣是從何而來,若新一代忘記了,由他們設計出來的機器會一起退步,那將會是人類廚藝的倒退。或者 ChatGPT 會比我聰明,早已想好一套程式,教育下一代廚藝的重要。正如我想像不到媽媽叫 ChatGPT 炒飯給我吃時,我應該感激 ChatGPT,還是那位懂得控制程式的媽媽。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出版社和書店創辦人。曾編寫《本土情味 —— 香港百年飲食口述歷史》、《香港經典小食》等書籍。不專心飲食者,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