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鞍華的紀錄片「詩」上映,大學時主修詩歌的許導,在紀綠片中訪問了若干香港詩人,主要是他們的創作與生活態度。這次我們希望以「詩」為主題,介紹一些相關的書籍,並讓讀者關注在香港寫詩的人。以下節錄 3 本有關「詩」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鍾偉民「捕鯨之旅」
還未看許鞍華的紀錄片「詩」,只看了預告片,雖然片名是詩,但我覺得說的是「詩人」。香港真的有很多詩人,或許你坐的巴士,司機就是一位詩人,好像電影 Paterson(香港真的有巴士詩人鄧阿藍),我這樣說是因為書店常收到許多不同的詩集,有出名的,也有無名的,片中受訪的詩人都是較多讀者認識的詩人。我並不是詩的愛好者,不過說到香港詩人,我想到鍾偉民,他雖沒有在片中受訪(應該沒有),但在 80 年代初,鍾偉民憑「捕鯨人」、「捕鯨之旅」、「蝴蝶結」等詩在香港詩壇迅速崛起,作品廣受評論,論者名為「鍾偉民現象」,那時他才廿來歲。他年輕時寫的詩集「捕鯨之旅」就是結集了他的成名作,詩集分為 4 輯,他在代序以 4 個寓言作象徵和比喻,交代 4 輯詩歌的創作背景。
書裡的「捕鯨之旅」是他從青年文學奬的初稿「捕鯨人」,發展成書裡的千行長篇敘事詩,這是當時中文詩中少有的體裁,雖然捕鯨現今已過時,但無可否認,許多文學前輩受「白鯨記」影響,最近得奬電影「鯨」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後記提到詩人不過是漁夫罷了,而詩中漁夫所展示的「人的力量」,就是拒絕背後的主宰,只相信自己一雙手。這是我一向喜歡的存在主義題材。若覺得讀「白鯨記」太長,讀這首詩也不錯。最後還想說說藏書家最會留意詩集,一般未成名的詩人,其出版的詩集印量都很少,甚至不會在市面上出售,只在朋友圈交流,一旦成名,詩集就會升為天價,故可多留意新的詩人啊!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艾略特 著/杜國清 譯「艾略特詩選」
許鞍華紀錄片「詩」即將上演之際,對讀詩寫詩的文青們來說,彷彿找到一個讓大眾接觸詩歌的機會。對很多人來說,新詩不是令他們想起徐志摩式的浪漫詩句,就是很晦澀,後者感覺在現代詩尤其明顯。筆者對於現代詩的認識,源於余光中的詩論,現代詩與五四時代的新詩不同,它訴諸更凝練的文字,從日常生活中引發形而上聯想或更深度描寫。19 世紀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是現代詩的始祖,幾年前逝世的紐約派詩人約翰.阿什貝利可算當今現代詩人的佼佼者,他們終其一生,都在探索一種嶄新、獨造的語言風格。
說到對英語世界甚至華語詩人影響至鉅的現代詩人,不能不提艾略特。他生於美國密蘇里,後遠赴巴黎及牛津唸書,也曾往德國旅遊。他糅合在英國社會中的經歷,對一戰後歐洲社會的觀察,以及其對印度哲學、神話系統的知識,於 1922 年寫成了名為「荒原」的組詩,是 20 世紀英美文學的劃時代作品,也是現代詩的一個里程碑。「荒原」包含 5 個詩篇,整個「荒原」的神話體系源於阿瑟王傳說中漁人王半身不遂,騎士為他尋找聖杯的故事,佐以神話學經典「金枝」對於近東繁殖崇拜的研究,其場景卻是一戰後貴族沒落、道德淪喪的倫敦,寫戰亂的德國流亡者,寫婚後無愛只有性生活和避孕的貴婦,寫婚外情,寫浪蕩子腓尼基水手的死亡。「荒原」的世界處於從生走向死的衰老、癱瘓狀態,把春天視為凋零的冬天,其第一首詩「埋葬」即以「四月最是殘酷的季節」開頭。最後「雷語」引用印度哲學,描寫「荒原」的最終狀態。艾略特後來從基督教的信仰中找到對生死的解答,寫於 1936 年的「四重奏」,可謂對英國及其國教信仰的永恆存續作出肯定。
艾略特的詩歌和詩論,一直影響不少華語詩人,包括本書譯者杜國清。附錄中的「試論『荒原』的八種中譯本」中,就對比了趙蘿蕤、葉維廉、查良錚、趙毅衡、李俊清、裘小龍、劉象愚及本書譯者對「埋葬」頭七行的翻譯,葉公超、卞之琳等也有引介或翻譯艾略特的作品,可見其受翻譯界重視的程度。時移世易,在 60、70 年代的美國,與反戰嬉皮士運動伴生的黑山詩派、垮掉一代湧現。「荒原」所代表的晦澀現代詩開始被排斥,但台灣研究、翻譯艾略特的仍大有人在,杜國清可謂接上葉維廉等人的棒,在參考了多人的譯本後,另尋蹊徑,比如把「April is the cruellest month」譯為「四月最是殘酷的季節」(而非「四月是最殘酷的季節」),大概比其他譯者多了一重思考。對現代英美詩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拿從趙蘿蕤到趙毅衡等人的其他譯本,與杜國清這本集子作對比。從不同的翻譯中,我們也能見證現代中文在不同時代的變化。
夕拾 X 閒社 Mellow Out:西西「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
夕拾 X 閒社本週推介一本詩意與想像的嘉年華書「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由已故香港作家西西創作。西西曾在公開說過:「我們欠年輕人一個理想社會」。沒錯,人人都有自己想像的世界,西西最擅長將天馬行空的想法化作文字。看西西的詩,看畫家們的詮釋,加上讀者自己的想像與理解,眾聲複調,這本書就是結合文學、藝術、現實與想像。
西西的動物詩,大部分是近年的新作,盡是奇思妙想,而民胞物與,充滿溫暖、關懷之情,明朗,親切,靈動,幽默,自有深意,寫來似跟動物通靈。總括而言,是為動物發聲,彼此平等、和平地相處,合而為「動物嘉年華」,並且邀來 20 多位香港年輕畫家和插畫師參加盛會,每首詩配以不同的繪畫,畫風迥異,不拘一格,呈現多元異質。看西西的詩,看畫家們的詮釋,加上讀者自己的想像與理解,眾聲複調,文學藝術合該這般如此。西西的作品在華文世界膾炙人口,屢獲殊榮,曾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以及瑞典蟬獎,為香港獲國際詩獎的首位作家。這詩集是奇書「縫熊志」、「猿猴志」後,另一種動物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