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坊間憂慮 AI 淘汰人類之際,有外國傳媒公司證實,已經利用類似 ChatGPT 技術撰寫多篇報道,令傳媒工作被列作高危職業之一。究竟目前 AI 工具的表現,是否足以取代人手?傳媒工作者又該如何應對?
示範如何不當運用 AI
美國科技新聞網 CNET 證實,截至今年 1 月已使用 AI 工具撰寫超過 75 篇文章,母企日前更暗示將有大裁員;著名網媒 BuzzFeed 宣告,將會使用 OpenAI 的技術提供新內容,適逢公司裁員 12% 不久,消息即時引起內部熱議,股價卻在消息傳出後暴漲 146%。連串不利消息下,Business Insider 等多家媒體,都先後把傳媒工作列為被 AI 淘汰的高危行業。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CNET 的 AI 生成文章因未經編輯,報道資料又未經核實,惹來不少非議。儘管網站總編聲稱,每篇文章刊登前都經過「覆核、事實核查和編輯」,人工智能旨在「輔助」員工,但網媒 The Verge 追查發現,追溯至去年 11 月,多篇由 AI 生成文章,當中近半資料需要大規模糾正,還有剽竊嫌疑。
CNET 的人類員工不但不滿意新入職的「AI 同事」,更加不滿高層的回覆,以致母企 Red Ventures 一度宣告暫緩計劃,但已為公司留下深遠影響。搜尋引擎最佳化(SEO)公司 SISTRIX 報告指,去年 CNET 在 Google 搜尋結果排名持續下跌,懷疑與 Google 早前修正演算法,加強篩選搜尋結果的內容質素有關。
把機械化工序留給機械
當然 AI 不是完全不可靠,也不是沒有取代人手的可能,但 CNET 的經驗證明,AI 不能獨力完成任務,甚至淪為不當運用 AI 的示範。追查事件的網媒 Futurism 總編輯 Jon Christian 受訪分析,Red Ventures 很可能直接下令總編採用 AI 生成文章。他半開玩笑說,假如他們認真面對失誤,把使用 AI 的經驗寫成檢討報告,「對出版業同行將會功德無量」。
事實上,只要適當地運用,部分傳媒工作確實可由 AI 代勞。倫敦經濟學院教授 Charlie Beckett 提醒,現實中記者經常會取用通訊社消息、重用昔日文章內容,或轉述其他傳媒報道的故事。因此編輯部應當思考,如何適當利用 AI 提高這類工序的效率,把重複無聊的工作交給 AI,讓人手投入真正創意的工作,或認真深入的調查報道。
專門報道 AI 新聞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記者 Melissa Heikkilä 便舉例,ChatGPT 能夠把長篇幅通訊社報道,化繁為簡成列點內容,表現相當突出,對記者報道通訊社消息,以及消化資訊都極為方便。除此以外,歸納重點、梳理數據和構思標題,都是 AI 勝任有餘的工作,記者節省時間後,即可投入更有意義的工作上。
善於發問是記者專業技能
我們不能排除,有傳媒公司可能借引入 AI 工具裁減人手,部分原先交給初級記者的工作,日後可能會外判,但傳媒工作本身不會就此衰落。懂得提出有意思的問題,始終是難以取代的記者專業技能,AI 能夠加快回答提問的速度,但始終無法獨力解決大多數問題,也無法為文字內容負責。
如何處理保密資料,也是運用 AI 時必須注意的事項。假如記者把獨家內容輸入 ChatGPT 整理,難保相關數據可能外洩,或者淪為 AI 訓練模型,以致工具應用的範圍始終有上限,處理敏感資料仍然要交由人手負責。正如 Amazon 公司代表律師警告員工,不要用 ChatGPT 處理公司內部文件。
經濟研究機構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合夥人 Anu Madgavkar 受訪時便指出,幾乎所有涉及內容創作的傳媒業,都可能受到 AI 工具影響,但大部分工序始終無法自動化,因為這些職業「每個都牽涉大量人類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