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性善經濟圈

A+A-
圖片來源:WildSnap/Shutterstock

一名日本高中生把唾液塗在迴轉帶的壽司和公用餐具上,引發軒然大波,許多人聲言不敢到迴轉壽司進餐,事發的壽司郎餐廳股價崩盤。雖然肇事青年連同父母低頭道歉,但壽司郎不肯接受,並著手民事控告索償。因為這已經涉及所有迴轉壽司,甚至所有餐廳的大事件,非立下以儆效尤的案例不可。

有意見認為迴轉壽司是本著人性本善,相信顧客只拿自己吃的壽司,不會沒事污染在迴轉帶上的壽司和公用餐具。然而有關事件暴露了迴轉壽司制度的弱點,現實是有人真的會為了出名和點擊率,作出損人不利己之事。靠自律和善性的自助餐飲似乎走到盡頭,於是壽司郎才會如此重視事件,民事索價毫不留情,就是為了挽回大眾對制度的信心。

事件暴露自助制度的弱點,這也許沒有錯,但與是否性善沒有直接關係。我們一直相信沒有人會污染轉帶上的壽司,是因為基於理性思考,這既不會有任何好處,被抓包還會負上刑責。理性的原因,加上刑罰後果,於是我們相信正常不會有人這樣做,也很難想像做出這種行為的原因。

馬路和迴轉壽司的道理是一樣的,任何人都可以向馬路上行駛的車子掉石頭,輕則車輛損傷,重則交通意外。政府沒有造一個大型隧道將馬路蓋起來,不是因為基於善性原則,而是假設理性的大眾不會這樣做。至於理性的思考,則透過義務教育訓練而成,再以社會制度和司法刑罰穩固起來 —— 前提當然是閣下的社會和司法制度是理性的,雖然我們知道許多地方不是。

「善」是結果,而非原則。部分社會傾向以教育和社會習慣來達到,例如福利主義社會的北歐;另外也有傾向以嚴刑重法和民事訴訟權力來阻嚇的地方。與其說是孟子的性善,不如說是荀子的性惡。「性惡論」非指人性本惡,而是強調透過規範而訓練出善的身體。善只是結果和目的,至於性本如何,事實上毫不重要。

就日本而言,集體主義的社會以名為「迷惑」的罪名,加上名為「空氣」的規範,抑止了大部分的風險。不過網絡的出現,創造出處於現實社會外的「空氣」,社交媒體也訓練出屬於電子時代的身體,於是既有的規範制度就失效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