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是港媽:早產媽媽的心路歷程分享

A+A-

文:LonKongMaMa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當爸媽,累積足夠的經驗後,你就能成為熟手。」未當媽媽以前,我一直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不需要刻意上新手爸媽的課程,但原來照顧初生嬰兒比想像中難。

兒子的出生就像電影情節。我原定懷著 7 個多月的兒子到英國安胎,他就在出發前幾天出世。他出生時體重只有 3.1 磅,在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度過了他人生的第 1 個月。受新冠肺炎的影響,醫院只准許家長隔日探訪。那時我還要坐月,整整 1 個月也沒有見過他。我們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兒子出了甚麼狀況,又擔心他的體重沒有增加。慶幸他很努力飲奶增磅,終於在 1 個月後出院。那天我們接他出院,眼見他細小的身軀,四肢瘦弱得令人不敢觸碰。當護士叫我練習幫兒子換片的時候,我真的束手無策,護士最後也要出手相助。餵奶的時候,兒子非常心急,雖然飲得快,但同時也經常嗆到。我還未掌握到掃風的技巧,令他差點喘不過氣來,嚇得我不斷求助。護士指導我們不要怕拍傷嬰兒,因為要有一定的力度才能成功掃風。可是,兒子這麼弱小,怎忍心用力拍下去?

因為老公先到倫敦工作,加上在醫院的陰影,令我沒有信心獨力照顧兒子。回家後的第 1 個月,我都很依賴陪月幫忙湊兒子。兒子在醫院已習慣用奶樽,所以我未能如其他媽媽一樣埋身餵奶。單是泵奶已花了很多時間,每天 5 至 6 次,每次 30 至 45 分鐘。每天剩下來的時間,我只想好好休息。每天 8 次的餵奶呢?都交給陪月。連到母嬰健康院或醫院覆診,我也需要有陪月或我媽在身邊。現在想起來,真慚愧。第 2 個月開始,陪月改返夜班,週末放假,我開始要面對自己的陰霾。最初每逢週末夜晚,我都很擔心兒子會給被子蓋著臉,又或是突然呼吸困難。我甚至安裝了時興的寶寶攝錄機,提示自己兒子是否有危險。

時間和經驗真的會改變,甚至改造一個人。當要被迫獨立的時候,你就能有信心面對這一切。兒子 6 個月大時,我帶著他坐了 10 小時飛機來到倫敦,我全程都不敢放下他。正正因為經歷了這一次,我再次告訴自己「船到橋頭真的會自然直」。在英國,只有我和老公二人照顧兒子。起初我們都需要時間跟他磨合,後來我們有了共識如何分擔照顧的工作,例如老公放工後,負責幫兒子洗澡,我就可以專心煮晚餐。沒了可以依賴的長輩,我才知道自己可以照顧好兒子和把家打理得好。有時候,我們需要鼓起勇氣攀上那道牆,才能欣賞牆後的風景。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筆者都不再是在香港的媽媽,也不願成為怪獸家長,所以以「筆是港媽」為專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