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坤菱:要在大銀幕上看一次的電影 ——「悲情城市」

A+A-
電影「悲情城市」劇照。

有些電影可以夜闌人靜時,躲在被窩裡欣賞;但有些電影,無論如何都值得在大銀幕上看一次,無論你之前已經看過多少次。說的是「悲情城市」,其全新 4K 數位版於 2 月 24 日在台灣再次公映。到電影院觀看,也不只是關於儀式感,而是 33 年後,以一個集體的形式,將染血的歷史翻一遍。在跌跌撞撞裡,走過千山萬壑,當年的禁忌化成今天最睿智的提醒,撲面而來,是大時代跨地域的感觸。

「悲情城市」是第一齣涉及到台灣政治事件「二二八事件」的電影,首次公映亦是於解嚴之初,不論在政治或藝術層面,都是開創先河的電影。它不但觸及 1940 年代末的官民衝突,而且勾勒一種深層次的身份詰問。戲中大哥林文雄(陳松勇飾)那麼一句輕輕的牢騷,道出時局的窘態:「咱本島人最可憐,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國人。眾人騎、眾人吃、沒人疼。」纏繞至今,言猶在耳。

不過,要說我最受觸動的,不是事件,而是人物。飾演四弟林文清一角的梁朝偉,是一個每次出場也令你目光移不開的人物。在電影裡,他設定為一位聾啞人士,熱愛攝影,也看得出,本來不是甚麼熱衷參與政治的人。然而,你不找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因他的友人寬榮與異議人士「林老師」友好,文清受到波及,被關進獄中。他在監倉有口難言,卻用一雙深邃的眼睛,牢牢記緊了獄中人的經歷,待出獄後,更將一封封遺書送達他們的家人。那一筆一劃,每看一回,我都是極度震撼。是怎麼強大的身份認同,才讓他們認定那是值得付出生命,而且感到驕傲的事情?有時無聲勝有聲,或許導演編劇正正明白,是文清感受過尊嚴的莊重,然後無法將之說出來、傳頌開去,所以索性身體力行,作出認真又委身的改變:放棄視而不見,支援當時的反抗運動。

全新 4K 數位版的文案:「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總令我感到有點肉麻。比較起來,我更喜歡新版海報一句不起眼的日文短詩,譯過來是:「我永遠記得你,儘管飛揚的去吧!我隨後就來,大家都一樣。」承你貴言,有些事見過聞過摸過都不同了,我隨後就來,大家都一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記者,酒鬼,影迷。《執屋》導演。午夜夢迴時,放一齣舊戲,撫慰壞心情,折射大時代,也提醒我們,有些影像超越時間。

https://www.mokkw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