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孩子在我重看電影時說,他從不喜歡重看電影,因為覺得很浪費時間。對於年紀輕輕的他,如此重視時間,我固然驚訝。但同時也認為他判斷錯誤。於是我跟他說,如果你不打算重看一部電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你沒有完全看明白那部電影。
當然,身為孩子的他,可能不大明白我的意思。因為純粹作為一位觀眾,當你決定看一部電影,自然能夠只看一次;但要是希望成為編劇的話,就絕對有必要重看電影。
因為首次看時,你在不知道劇情往後發展的情況下,只是一直遵循編劇和導演給你餵食,其安排過的情節順序和內容,當中主創人控制了你每個時段的資訊攝取量,所以即使你記性再好,也無法阻止他們在講故事和透露內容的過程中,對你進行植入記憶。
所謂植入記憶,就像電影「潛行凶間」(Inception)裡,透過看似無意識的事情,從而在你潛意識中留下印象。由於你不知道其後發展,所以當第一次看時,被植入的影像和情節,有可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隱藏的內容伏線都在無意識間被編劇埋下,到後來再用上這些影像時,你才恍然醒悟,原來此事跟後面的發展有所牽連。或許你會讚嘆編劇手法高明,甚至高明到連前面的伏線,你不再準確地記得清楚時,卻讓你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如果編劇手法純熟,導演也沒出錯的話,這些前面埋下的伏線,在你初次看的時候,理論上應該不會發現。因此,重看電影對有意學習編劇技巧的朋友來說,就變得很重要。因為當你看第二次時,便能用上帝般的全知角度,檢視銀幕上的每個事情,那怕只是一句小對白或一個小道具和影像。在過程中你會發現,編劇努力營造的世界中,原來有許多情節,並不一定要用對白來交代。
就像每次重看「地獄巫門等你來」(Drag Me to Hell),我都會讚嘆開場劇本的精密。序場中,墨西哥夫婦把中邪的兒子抱到靈媒家,靈媒看到兒子時,面前有蒼蠅飛過,這就是編劇埋下的伏線。每次蒼蠅出現,就是中邪的影像預兆;夫婦告訴靈媒,兒子偷了吉卜賽人的飾物,而該飾物款式,就跟後面女主角遇上老太太時,手上戴著的飾物很相似,同樣也是伏線之一。
在序場的驅魔失敗後,首場一來,是以俯視角度看到女主角駕車上班,擠塞在道路中,同時間她聽著改善發音的錄音帶,這是個充滿壓力的上班族,每天既要上班堵車,同時亦在過程中努力爭取時間自我提升。女主角把車泊在停車場後離開,先插入停車場畫面,這是為了預兆後面停車場撞邪的場境前奏。在緊湊回到公司的情節上,還得讓女主角經過蛋糕店,盯著蛋糕看。首次看時,我不明白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畫面,但重看時,就了解到這是女主角當年用意志力減肥的一個象徵,因而女主角對自己意志力的自信,也是她後來撞邪時,為甚麼決意跟邪靈抗爭的一個伏線。
從上班回到銀行,短短幾分鐘的劇情,就鋪墊了女主角對升上經理位置的阻力,包括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跟著女主角趁午飯時間去見男友,也埋下了她從農村出身的社會階層歧視,增大了她後面拒絕老太太貸款的動機。
短短 10 分鐘的開場,在人物介紹迅速展開的同時,也為後面埋好了伏線。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這部電影再看一次,把每個細節記錄下來,就會明白一個好的編劇,是不需要把所有劇情都讓角色用嘴巴說出來,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事情也不是透過語言來表達,而是隱藏在生活中的各個細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