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政治局勢日趨緊張,加上意識到過去 10 年過分依賴中國市場,導致國際收生來源太單一,英國大學現正努力吸引更多中國以外的海外學生,印度、南亞地區及尼日利亞成為目標市場。
根據英國內政部數據,去年到英國的印度學生人數首次超過中國學生。在截至 2022 年 9 月的一年內,英國向印度國民簽發了 127,731 份學生簽證,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大增 273%;中國學生則為 116,476 份,下降 2%;給予尼日利亞公民的學生簽證數量更激增 650%。
過去 10 年間,英國本地學生的學費固定不變,限制了大學所得資金,促使學府轉向吸引支付費用更高的國際留學生。政府原定於 2030 年將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增加到 60 萬人,但此目標在 2020 至 21 年度就已實現,比預期早 10 年之多,其中約 4 分 1 學生來自中國。據高等教育統計局數據,自 2002 至 03 年度以來,中國已成為當地最大國際學生群體。
前財政大臣歐思邦(George Osborne)曾讚揚中國學生在中英關係「黃金十年」(golden decade)中發揮的作用,但 8 年後這種熱度正在減弱。首相辛偉誠去年就表示,中國的威權主義對英國構成「系統性挑戰」。政治因素以外,COVID-19 疫情亦提醒各大學,學生往來有可能中斷;戰爭陰霾亦會限制學生流動。
這些憂慮全都反映在收生上,根據 Universities UK 的資料,2017 至 18 年度高等教育機構授課型碩士的國際學生中,有 55% 來自中國,佔比最高,但在 2020 至 21 年度降至 35%;同期印度學生的比例從 15% 增加到 46%。
前雷丁大學國際教育顧問 Paul Inman 表示,大學並沒有減少整體國際收生,而是希望吸引中國以外的國家。他說:「大部分的策略,都是針對如何取代那些(來自中國的)學生。」南亞成為關鍵市場之一。英國政府於 2019 年宣佈重新引入為期兩年的畢業後工作簽證,推動尼日利亞及印度的收生數增長。顧問公司 Education Insights 主管 Janet Ilieva 表示,這些國家的學生更有可能在收費較低的大學攻讀研究生。
此類學生更傾向攜同家人到來。內政部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9 月的一年裡,5 分 1 的學生簽證是向家屬發放,而 2019 年這一比例為 6%。原本政府考慮對此作限制,但教育部常務秘書 Susan Acland Hood 指出,更嚴格的規定將打擊新留學生市場,卻無法影響傾向不帶同家人的中國學生;帶同家人前來的權利,可幫助大學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地方」。
中美之間的政治局勢緊張、反東亞種族主義,再加上流行病對旅行的限制,亦導致過去兩年美國招收的中國學生人數急劇下降。一位支援中國學生申請海外大學的招生代理表示,有家長正在密切關注英中關係,擔心英國可能會變得像美國一樣。一些學生則申請到新加坡留學,不再選擇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