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雪人航空 ATR 72-500 型客機,前日在「一帶一路」計劃援建的新機場附近墜毀,機上 72 人全部罹難。事實上,尼泊爾航空安全向來為人詬病,30 年間錄得超過 27 宗空難,有專家指高海拔地形與天氣是致命隱患,印度傳媒亦批評,航空業監管制度的漏洞也是問題成因。
根據航空安全網資料,這是尼泊爾第三大空難、兼 30 年來最嚴重空難。涉事雪人航空(Yeti Airlines)客機,由加德滿都前往第二大城市博卡拉(Pokhara),機上有 68 名乘客、4 名機組人員。客機在當地時間早上 10 時 30 分起飛,接近博卡拉機場時墜毀。尼泊爾民航局(CAAN)證實,昨日成功尋獲失事客機的飛行記錄儀,暫時未知意外成因。
涉事新博卡拉國際機場造價 3 億美元,位於舊國內機場東邊,按「一帶一路」計劃得到中國進出口銀行 2.16 億美元貸款,由中國國企國機集團子公司中工國際(CAMC)承建,在空難前半個月的 1 月 1 日才正式啟用,為尼泊爾與中國最重要的合作項目之一。
事發前,使用新機場的絕大部分客機都在 30 號跑道升降,但有當地傳媒報道,涉事客機準備在 30 號跑步降落前,突然要求轉用反方向的 12 號跑道,最終釀成意外。不少目擊者亦證實,客機墜毀前曾急速轉向。機師有否遵循安全指引轉向,抑或機場設計有安全問題,仍然有待調查。
喜馬拉雅山的惡劣飛行環境
事實上,尼泊爾航空安全紀錄向來欠佳,背後與高海拔地形息息相關。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副教授 Chrystal Zhang 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指出,尼泊爾有全球 14 座高峰中的 8 座,最著名的有珠穆朗瑪峰,為吸引國際旅客的主要旅遊資源,支撐起尼泊爾航空業,但對機師而言卻是極其惡劣的環境條件,經常要面對天氣突變。
建於山區的機場跑道通常較短,只能容納螺旋槳動力的區域航線客機,以致各家尼泊爾航空公司的機隊非常多樣,以應付不同環境和潛在的安全風險。今次墜毀的 ATR 72 型客機,正是尼泊爾常見機種,以螺旋槳推動,載客量只有 44 至 78 人,由法國空中巴士及意大利科技公司 Leonardo 合資企業生產。
自 1992 年以來,尼泊爾航空業便開放予私人投資,涉事雪人航空為 20 家國內航空之一,以 ATR 72-500 客機連接全國 10 個目的地,另有 29 家國際航空在尼泊爾首都營運。然而,隨著旅遊業起飛,航空交通與日俱增,機場基建卻未有跟上步伐,導致機場擁擠加劇、航空公司競價激烈、安全紀錄逐步下滑。
監守自盜的航空監管部門
自 2000 年起,尼泊爾有最少 350 人因飛機或直升機意外罹難,令其航空安全監管能力備受質疑。尼泊爾作為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成員國,有義務要遵守國際公約及國際航空安全守則,但安全紀錄始終未能達標,2013 年起歐盟更禁止所有尼泊爾航空在歐盟領空營運。
印度網媒 Firstpost 指出,未能改善航空安全與制度漏洞有關,尼泊爾民航局身兼服務供應商與監管機構角色,其中存在利益衝突,ICAO 與歐盟多次敦促當局分拆監管機構,明確劃分部門權力與責任。「加德滿都郵報」(Kathmandu Post)曾報道,有航空業內人士認為,部門分拆將會令個別高層喪失雙重利益,以致歷任政府都承諾改革,但都沒有任何實質進展。
尼泊爾國內機隊老化,機上缺乏現代設備以應對能見度不足或天氣突變,同樣構成人命代價。去年 5 月,舊博卡拉機場亦發生過可怕空難,雪人航空子公司塔拉航空(Tara Air)小型飛機墜毀,機上全數 22 人罹難,涉事客機機齡高達 43 年,沒有現代設備。今次墜毀的雪人航空客機機齡有 15 年,已相對較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