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前,農青 Billy 加入農業組織「復耕者聯盟」,5 年後,年僅 26 歲的他已挑起大樑,在打鼓嶺週田村經營 4 萬呎農場,種出來的過千棵高麗菜,比蘋果還要甜!面對銷售這一關,他並不孤單,在該組織創辦人葉子盛帶領下,Billy 與幾位農青合力開拓本地菜產銷一環,不僅親自落區到超市開檔賣菜,亦推介與時令白蘿蔔一同享用的冬日食譜,務求讓本地菜更易「入屋」。
俗語有云:「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產品名字與食味聯想息息相關。雖然高麗菜即香港人熟悉的椰菜,但葉子盛表示,想起椰菜,不禁令人聯想起飯盒旁邊熟得變黃的配菜,淡而無味,然而,日本及台灣多以「高麗菜」稱呼該作物,連帶的是百變美味的菜式印象,故結合打鼓嶺平原地勢的特色,以「平原高麗菜」面世,強調在地生產,季節限定,務求以質素吸引廣大市民,為此蔬菜平反。
高麗菜含豐富膳食纖維及維他命 C,本來就十分健康有益,要推介給大眾,必定從食用環節入手。這次 Billy 生產的兩款高麗菜品種,名為「雪翠」及「初秋」,前者外形略呈仙桃型,口感爽脆,適宜快炒或做鍋物,後者葉脈紋路細淺,味道則甜如蘋果,清新可口,做沙律能享受原汁原味。
團隊選取了幾款煮食方法在網上推介給消費者,包括清炒高麗菜配烏冬、淺漬高麗菜伴碟及蒜蓉清炒等,不論在早、午、晚餐時段,都總有一款煮食方式適合大家。筆者本來對此蔬菜興趣一般,但早前買過 Billy 種的高麗菜,聽他介紹後,來個香煎三文魚伴碟,其爽脆清甜的味道確實令人驚喜。
「種菜就係一門生意,要持續發展下去,就必須擴闊客源及跟市場掛鉤,農夫不能只顧在菜園種菜,然後將產品及客人拱手讓給中介商。若不去跟消費者見面,就不了解客人需要及喜好,容易跟市場脫節。」葉子盛表示, 「復耕者聯盟」的競爭對手,是台日等進口農產品,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以人性化推銷方式,走進主流市場。
除了提供菜包給會員訂購,近幾年,該組織開始跟超市一田合作,將品牌帶到更廣闊消費群。如往年夏天,他們跟超市一田合作的「冬瓜一萬斤」計劃,銷售青皮大冬瓜,到冬天,則主打「平原高麗菜」,期望鎖定某種較高產值的農產,大量種植,小心控制成本,以較相宜價錢出售,薄利多銷。
過去幾個星期,多位農青親自到荃灣、將軍澳及北角等超市分店看檔,「他們可以即時聽到客人的食評或查詢煮食技巧,有時某個銷售點的高麗菜快賣光,隊友也可盡快駕車到農場補給」,葉子盛說。農青能藉此學習物流配送技巧及磨練推銷技巧之餘,亦讓消費者直接跟他們聊天交流,從而提高對品牌的信心。
「信心就是當客人吃過你種的菜,覺得好味又可靠的,會把你的名字牢牢記住,這是每位農夫最寶貴的資產,也是從前父親教我的。」身為農家子弟的葉子盛,在城鄉發展失衡的世代,看見農青們投入耕作,也希望他朝各人的面孔會被消費者記住。「你會發現,產品的宣傳標語上,不止印上蔬菜名字,還有種高麗菜的 Billy 和種白蘿蔔的拍檔阿麟樣貌,我們希望消費者買菜時,不止看見價錢,也看見農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