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職場上的強大盟友?

A+A-
圖片來源:Pro.Sto/Shutterstock

近年美國和許多國家的職場上,人們都希望與被邊緣化的族群結成盟友 —— 給予實質支持、建立更平等而有效的工作環境;但很多時也擔心適得其反,或怕被誤解成扮演「白人救世主」角色。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管理學教授 Meg A. Warren 最近在「商業道德雜誌」發表研究,建議如何促進盟友關係(Allyship),長遠改善工作場域中的不公。

研究針對美國和加拿大數千名在職成年人,包括獲同輩公認的「強大盟友」,根據 10 項標準,例如在支持邊緣化族群方面抱持的道德原則、是否甘願犧牲個人利益而加以實踐等,在建築、戲劇、資訊科技和採礦等行業中挑選了 25 位模範盟友。團隊與他們進行約兩小時訪談,歸納出各種「積極的美德」,創建 EThIC 模型描繪成為可靠盟友的 4 個階段。

階段 1:立志面對不公平現象

關鍵美德:同理心、追求公正

秉持同理心和追求公正的信念,識別社會不公現象,承認其造成的苦難並作出回應。例如美國俄克拉荷馬市的種族維權律師 Justin King,曾聽見一位黑人警官講述警察對黑人的暴行,了解到因不同膚色而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歷,遂立志為不同族群爭取權益。以同理心與公正信念行事,可避免落入炫耀道德光環的陷阱,更能成為實踐往後階段的重要基礎。

階段 2:辨識工作場所中的不公,思考改善策略

關鍵美德:謙遜、轉換立場思考

進一步了解他人經歷,從中學習和修正策略。如美國最大建築公司之一 Skanska USA 的行政總裁 Paul Hewins,也是該公司的女性網絡發起人。他有次就職場女性的安全問題提出建議,但因對一位女同事和執行團隊的觀點缺乏理解而未能湊效。他保持謙遜,嘗試以他人觀點出發,證明當中的安全信息對每個人的價值。研究顯示,盟友策略講求由建立人際關係到宣傳邊緣化族群等各種技巧,需不斷吸取經驗以達致完善。

階段 3:主動實踐和規範聯盟策略

關鍵美德:審慎、道德勇氣、誠實

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副合夥人 Billy Bennett,當發現團隊內存有偏見而想為某人發聲時,會先考慮如「當事人希望受多少關注」、「是否基於個人道德信念而為團隊營造相應文化」等;並按情況,在審慎與道德勇氣之間取得平衡。「如當事人不想受保護,但我實在無法容忍,就該思考『如何』行事。」因每次情況不一,必先審慎計劃。

階段 4:承諾長期致力促進盟友關係

關鍵美德:毅力、耐心

建立盟友關係是一項複雜的技能,需要耐心和毅力反覆練習。鉀鹽礦業主管 Philippe Lepage 明白男性採礦業 98% 的勞動力,要扭轉人們無意識的偏見需要時間,絕不能失去耐性。他認為多數人都想朝更公平理想的方向邁進,只是不確定怎樣和往哪裡去。「看見令人憤怒和不安的事,要退一步明白這不是終結,而要繼續嘗試改變。」

EThIC 模型,說明了如何運用關鍵美德促​​進被邊緣化同事的福祉。它不但在建立盟友關係的道路上,消除許多令人卻步的常見假設,更為實現社會正義提供了方向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