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澳白蟻(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在 1.5 億年前就與恐龍共存於世,並作為祖先物種的最後倖存者活至現在。這種巨型北方白蟻具有極強破壞力,近年氣候變化令溫度上升,更讓喜熱的牠們胃口大增,在澳洲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南下蠶食更多地方。惟專家警告,受全球暖化影響,白蟻之禍已非地區性問題。
能夠成為最原始白蟻種類,達爾文澳白蟻的繁殖能力非但驚人,蟻群任何一員也能在蟻后死後接替其位,其食量更是龐大,鉛、膠、皮、象牙和瀝青也吃。Chris Cook 於北澳從事蟲害控制,就見過被蟻群沿水管爬至 8 樓的大廈,以及被吃剩金屬和塑膠零件的廢棄餐廳。而這種本棲息於亞熱帶北部的惱人生物,更在 20 前南移,足跡遠至北領地首府達爾文以南約 1,100 公里的城鎮 Ti Tree,啃食建築物並挖空棕櫚樹。
去年一份發表於期刊「科學」的研究表明,全球暖化正是達爾文澳白蟻生機勃發之因。邁阿密大學熱帶生態學教授 Amy Zanne 聯同百多名科學家,在六大洲共 133 個地點放置木塊,測量它們在不同氣候條件下被白蟻吃掉的速度,結果發現氣溫每升 10 度(攝氏,下同)「木材的發現和消耗量」便增加近 7 倍。
過往澳洲的乾旱地區日夜溫差甚大,達爾文澳白蟻即使數量眾多,但因需依靠從環境吸收熱量,故當溫度降至 20 度或以下,便難以行動甚至無法行走。惟如今在北領地的主要城鎮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寒夜正在減少。當地平均溫度較 1910 年之時約升 1 度,全年高於 40 度的日數更比 1950 年時多出一倍。Cook 警告,持續南下的達爾文澳白蟻正朝愛麗絲泉而來。「此事遲早都會發生。當牠們來到,將會造成很多問題。」
而當全世界都愈來愈熱,白蟻問題也變得「全球化」。2017 年一個氣候變化模型估計,13 種最具入侵性的白蟻物種當中,絕大部分或在 2050 年明顯分佈更廣,可能從加拿大延伸至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地區(Patagonia)、從芬蘭延伸到伊朗、從紐西蘭延伸到非洲西南端的納米比亞,甚至是格陵蘭島。與此同時,兩個佛羅里達品種更在暖冬出現雜交趨勢,生長速度為其父母的兩倍,令專家們倍添憂慮。
白蟻每年造成全球損失數十億美元以外,還把大約 2,000 萬噸甲烷釋放到地面或大氣。澳洲土壤科學家 Alex Cheesman 擔心,白蟻增加恐會造成氣候反饋的惡性循環,因為天氣愈熱就愈易滋生白蟻,而白蟻愈多就排出愈多甲烷,結果令溫度愈高。Zanne 同樣質疑:「若無白蟻和微生物等來分解東西,我們便要走在一堆動植物屍體之上。但當人令地球變暖而擾亂系統,又會發生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