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海安
加拿大生活觀察員
筆者近日身體抱恙,因著看病和覆診的緣故,有機會親身了解加拿大醫療系統的運作模式,順道把自己上課學到有關加拿大醫療制度的知識分享一下。
加拿大的醫療系統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單奉行全民保健制度,更罕有地限制私營醫療的存在,私營醫療服務大致上都局限於只提供身體檢查、眼科及牙科服務。全民保健制度的運作模式,是醫院及醫生採取 fee-for-service 模式,即醫療服務提供者,向政府提交每名病人與治療相關的收費項目,由政府擔當保險公司的角色,為病人的帳單結帳。所以病人只要符合資格,整個過程中都不需繳交任何費用。前文提到的真正私營醫療:身體檢查、牙科及眼科,則需由病人自行承擔全額費用或自購相關保險。
筆者因為身體的小毛病走訪數間診所,不論是在醫務所看醫生抑或到醫療中心照超聲波,都不需要帶任何現金或信用卡,就可以看醫生、做檢查,然後輕鬆地離開。作為病人以及一個窮學生,這種不帶來任何財政負擔、無憂慮的醫療體驗不會增添精神壓力,而且減省了在香港公立醫院中重複排隊的時間、付款流程,從「顧客」體驗而言是難以挑剔。
但正如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和香港醫管局一樣,低廉的全民醫療面對的是系統愈趨不勝負荷。在加拿大,家庭醫生嚴重短缺,缺少家庭醫生意味著病人難以進入醫療系統開始治療,部分長期病患,甚至只能前往以先到先得形式運作的 walk-in clinic 看醫生。
以筆者為例,如果找不到家庭醫生,偶爾生病只能與其他病人鬥早輪街症到 walk-in clinic 碰運氣。有時候運氣差的話,早上 10 時已經截龍,「不好意思,今日名額已滿,閣下明天請早」。病人連看普通科醫生都做不到,更何況後續的覆診、專科治療及檢查呢!
私營醫療具有以自付形式獲得更快治療的好處,但偏偏加拿大近乎技術上禁止私營醫療的運作,即使病人願意自掏腰包,但亦沒有私營醫療能接手處理。優點是可以有人人平等的治療機會,但缺點是病人的需要難以適時處理,導致加拿大的醫療系統在 2021 年的一個調查中,在 11 個已發展國家中排尾二,僅有美國墊底。如果有私營醫療,尚能在私家醫生一邊覆診,一邊等候公營系統接收我的個案,等候時間雖長,但仍存有制度可以及時處理病患。可是加拿大缺乏彈性,難怪加拿大的醫療雖然「免費」,但排名不高了。
在我的求診經驗中,診所的護士告訴我的專科輪候時間是最少 6 個月,超聲波檢查需要等候 1 個多月,雖與香港公立醫院比還是快得多,但作為病人,有時的確希望會有多一點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