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保健新貴:後生元,如何促進健康?

A+A-
腸道細菌分解大豆中的化合物時,會產生雌馬酚。 圖片來源:vlalukinv/Shutterstock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影響身心健康,腸道保健更成為一門大生意。至去年,全球益生菌行業市值估計近 600 億美元。除了益生菌(腸道中的活細菌)和益生元(腸道微生物繁殖所需的食物),還有將成為腸道保健新趨勢的後生元(postbiotics),有望改善皮膚、增強活力,甚至逆轉衰老。

所謂後生元究竟是甚麼?

後生元的確切定義不一,通常是指:已死的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時的代謝物;微生物分泌的酶、維他命、多醣和短鏈脂肪酸等化學物質。目前在人體內發現的後生元,包括名為丁酸(butyrate)的短鏈脂肪酸,於腸道微生物分解難以消化的膳食纖維時產生。它與免疫細胞相互作用,有助免疫系統分辨腸道中的益菌與入侵的細菌。丁酸還可保持腸壁堅固,更證實與幼童階段發展食物耐受能力有關;並減少導致肥胖和腸道疾病的炎症,有助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以及例如手術後因腸道缺乏營養而引起的轉移性結腸炎。

另一種後生元是雌馬酚(equol),由腸道細菌分解大豆中的化合物所產生,其化學結構類似雌激素。研究顯示,體內產生的雌馬酚與降低患乳癌的風險有關,並有助減輕更年期潮熱症狀。有些後生元具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已被用於癌症輔助治療,如減少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而有些或有助抑制腫瘤。針對各種癌細胞的早期研究發現,乳酸桿菌的分泌物可引致癌細胞死亡或減低其擴散能力。

現時英國和美國的健康食品市場不乏後生元保健品。例如尿石素 A(UA),由腸道微生物分解核桃、石榴和士多啤梨等產生,有助維持線粒體功能,增強細胞活力。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從食物中產生這種代謝物,線粒體更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瑞士 Amazentis 公司遂於 2020 年率先推出尿石素 A 口服膠囊,2 個月分量售 200 美元,經臨床試驗可改善老年人的線粒體健康,增強腿部肌力和減輕關節炎疼痛。

除了上述代謝物,一些已死的細菌亦可能對人體有益。比利時 Akkermansia 公司創辦人曾研究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簡稱 AKK 菌),發現即使是已死的 AKK 菌,仍能有效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從而減低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血液膽固醇和減輕體重。該公司最近推出採用已死 AKK 菌研製的保健品,就標榜可控制體重,減低患心血管疾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後生元真的如此有效?

後生元跟益生菌的處理過程明顯有別,因其為代謝物或已死細菌,無需嚴格控制儲存條件確保其存活,或擔心它們在腸道中失控生長,故較易控制劑量,安全問題也較少。然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名譽教授 Gregor Reid 認為,市面上的後生元保健品大多未經人體試驗,難以保證其質量和效用,更需進一步研究後生元是否對腸道無害。

愛爾蘭科克大學解剖學與神經科學教授 Harriët Schellekens 指出,這些保健品只對體內缺乏後生元的人士有幫助。例如西方國家約 25% 女性擁有一組合適的微生物,可將大豆轉化為雌馬酚以改善雌激素相關問題,那補充劑只對其他 75% 的人有用。

另外,至今仍未有直接證據顯示進食乳酪、泡菜、味噌、紅茶菌(Kombucha)和克菲爾(Kefir)等發酵食品可獲得後生元。Reid 指出,腸道健康並沒可靠的生物標記作指標,難以測量微生物組的狀態。然而,Schellekens 對後生元將帶來新藥物仍然樂觀,形容是人體內「天然的微生物藥廠」,現今的挑戰,是如何駕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