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聰明更有智慧?試試與陌生人交談

A+A-
圖片來源:Nicolas Economou/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在充滿猜疑的社會,人們自幼被教導提防陌生人,更不應輕易跟他們搭訕。但紐約專欄作家 Joe Keohane 近年走訪人類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等各界人士,以及數百名隨機挑選的陌生人,在其新書 The Power of Strangers: The Benefits of Connecting in a Suspicious World 中揭示:多與陌生人交談或使人更愉快、聰明。

Keohane 成長於 1980 年代社會信任度低落的美國,家長、學校、媒體和執法機關等各界無不宣揚「提防陌生人」的觀念。儘管當時缺乏數據,甚至近年資料顯示多數涉及兒童性侵或暴力罪行的犯案者,皆為受害人相熟或認識;而失蹤兒童個案中,只有 1% 涉及非親屬或陌生人擄拐,惟上述觀念或已損害了一整代人的互相信任和了解。

近年心理學家才開始研究與陌生人交談對個人以至社會的影響。英國修適士大學心理學家 Gillian Sandstrom 和加拿大卑詩大學的 Elizabeth Dunn,以及美國芝加哥大學行為學家 Nicholas Epley 和 Juliana Schroeder 曾分別於多個城市進行實驗,安排參與者於咖啡店或公共交通工具等場所與陌生人交談,一致發現曾與陌生人交談的實驗組,比對照組更覺快樂、具同理心和社區歸屬感;或感覺周遭的人友善而添安全感。

實驗反映人們對社會互動的深刻誤解。對陌生人卻步的原因眾多,如擔心違反社會規範、欠缺話題、得失對方而遭拒絕或言語攻擊等。但 Sandstrom 指出,當參與者發現陌生人大多樂於交談,反而令人如釋重負,感覺「世界也許還不算太糟」,有助於孤獨、冷漠和悲觀氛圍籠罩的城市,重建個人社交和社區聯繫。他建議以開放式問題讓陌生人先開口,然後以共同的觀點回應 —— 人們經常談論天氣是有原因的。

哈佛大學教授兼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 Danielle Allen 指,與陌生人交談還可使人更聰明、世故和善解人意。她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時,有感當地人尤其對生活在貧窮地區的陌生人表現疏離,認為這種恐懼正侵蝕人們的智力和社交能力,故一直致力在那些街區促進人們與群體之間的聯繫,形容「真正了解花園外的事物,可治癒恐懼」。

與陌生人交談還可瞥見人性的複雜面向和各種人生經驗,從而增長智慧,有助個人成長和凝聚社會。相反,Keohane 指出只透過網絡世界認識人性,難免對他人產生負面看法。2018 年,一直宣揚「危險陌生人」訊息的美國維珍尼亞失蹤與受虐兒童中心,終於廢除了此信息,行政人員 Cal Walsh 解釋:「我們正努力讓孩子作出安全和明智的決定,而不是讓他們終生受怕。」後來,世界各地的兒童安全慈善機構也緊隨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