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能否恢復航空樞紐地位,近月經常引起熱議,芬蘭赫爾辛基亦受類似問題困擾。赫爾辛基曾經是歐亞航空樞紐,香港飛往赫爾辛基只要 9 個多小時,是轉機往歐洲各地的捷徑。奈何俄羅斯年初封閉領空,令亞洲飛往赫爾辛基需要超過 13 小時,燃料消耗量增 40%,芬蘭航空頓失競爭優勢,新落成的客運大樓門可羅雀。
烏克蘭戰爭推高能源價格,早叫疫後復甦中的航空業百上加斤,俄羅斯封閉空域亦阻隔歐亞聯繫。日本航空與全日空先後取消飛往歐洲航線;維珍航空停運香港業務,聲明同樣歸咎於俄羅斯封鎖空域,指其導致香港前往倫敦航線延長 1 小時 50 分鐘,是結束在港 30 年服務的複雜考慮之一。不過,受地緣政局打擊最大者,必定是基地設於赫爾辛基的芬蘭航空。
芬蘭航空行政總裁曼納(Topi Manner)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無奈表示,公司的亞洲策略議定長達 20 年。疫情前,芬蘭航空有半數收入來自亞洲旅客,60% 收入涉及赫爾辛基轉機服務。有見及此,公司諸多服務都是為亞洲旅客度身訂做,如機上半數電影都配有日文、韓文和中文配音或字幕,餐飲上有中式蒜香蠔油脆皮雞、韓式辣醬炒豬肉飯配白菜等選擇。
作為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航空樞紐,位於赫爾辛基機場的地勤人員精通各種亞洲語言。機場方面亦投資近 10 億美元建造新客運大樓,以簡化轉機手續。大樓於今年 6 月正式開幕,內設日文、韓文及中文指示,還有方便中國旅客沖泡即食麵的熱水機。
然而,認清急劇惡化的地緣形勢後,芬蘭航空管理層很快就得出結論。曼納解釋:「俄羅斯將會長時間對歐洲航空公司封閉領空,我們只能夠適應現實。」赫爾辛基來往亞洲的航班,由 2019 年夏季的 198 班減至今夏的 76 班,載客量只有 68% 左右,今年上半年營運虧蝕達 2.17 億歐元(約 17 億港元)。
與普京鬥長命的國際機場
疫情期間,部分航空公司還能勉強透過國內航線,維持有限收入,但芬蘭內需有限,疫後復甦亦面對困難。半數股權由政府持有的芬蘭航空,如今為重組業務正籌集 30 億歐元(約 236 億港元)的新融資,還要裁員和削減開支。今年 9 月底,芬蘭航空宣告在全球裁員 200 人,其中芬蘭本土佔 120 個職位。
芬蘭航空沒有完全放棄東亞航線,近日更宣佈開辦來往東京羽田機場航線,航程較以前長 3 小時。與此同時,芬蘭航空亦開始分散投資,把目光放回西方,擴大與美國航空、英國航空等的合作關係,開辦美國達拉斯(Dallas)及西雅圖航線;早前又宣告開通赫爾辛基飛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印度孟買及卡塔爾多哈的航線,期望於 2024 年轉虧為盈。
根據原來的預測,赫爾辛基國際機場到 2030 年將迎接多達 3,000 萬名旅客,遠高於 2019 年 2,200 萬名旅客的水平;但為此做準備的新客運大樓,如今門可羅雀。負責營運機場的公營企業 Finavia 坦言,前景已不太確定,無法就旅客人數作出有意義的預測。
Finavia 機場開發副總裁 Sami Kiiskinen 表示,用於建造客運大樓的數億歐元貸款終將要償還,但可能要重新商討還款時間表。儘管烏克蘭戰事未見盡頭、俄羅斯空域未見重開的可能,但他強調所有基建投資都要放眼 50 年,堅信當初投資決定正確,反正「普京不會永遠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