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狗:猴痘究竟關唔關你事?

A+A-
天花兼猴痘疫苗 JYNNEOS。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文:安東博士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學士、醫療科學碩士及微生物學博士,現於大學醫學院做新發傳染病研究工作。

正所謂一波未完一波又起,當巿民開始接受了與新冠病毒共存後,世界又為人類「送」上另一分生化禮物:猴痘。相信巿民對於猴痘一詞必然略有所聞,現時相關的信息,不外乎為此疾病在男同性戀及男雙性戀群組中擴散,並開始蔓延至世界各地。香港貴為國際城巿,同時對外遊禁令開始進一步放寛,與世界人口再接軌亦是可預視的將來。除了巿民大眾終於可以出國外遊,又或者是外國遊客可以陸續訪港,同時間,香港也為猴痘打開了方便之門,有機必有危。雖然猴痘到這刻仍未有流入本港的跡象,巿民亦要謹記做好預防措施,免得被猴痘妨礙到大家享受人生樂趣。

甚麼是猴痘?

猴痘,在大概 60 多年前於猴子身上首次被發現,此病毒因而得其名。10 多年後更在非洲發現了人類受猴痘感染的案例,至此猴痘便成功在人類群組流傳,然而主要受影響的地區都限於非洲中部及西部一帶。這病毒又是另一個典型的人畜傳播例子,其後病毒亦能夠進行人傳人感染,持續危害世界人口的健康。科學界發現猴痘病毒為雙鏈 DNA 病毒,它與其他痘病毒,例如牛痘(Cowpox)、天花病毒(Variola major)等,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病徵有某程度上的相似。

順帶一提,天花是首個被世衛宣佈在人類絕跡的傳染病。開始病發時的普遍病徵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淋巴結腫大等,而淋巴結腫大是在明顯出疹前的一個主要特徵。在病發後大概 1 至 3 日,患者身體會開始出現皮疹,並會隨著日子過去,慢慢發展為水疱、含膿,最後會結痂。整個流程大概會持續 2 至 3 星期,雖然患者大多數都會自行康復,不過仍然可以透過醫生處方抗病毒藥物,進行適當治療。死亡率亦維持於 1% 至 10% 左右,但主要為免疫力系統較弱的群眾。

猴痘等於同性性病或性病?

每當談及到有關性的主題,大家必須要保持理智冷靜,更加要客觀地放下先入為主的思維,才可以更清楚、更有效率地保障自身健康安全。無可否認,是次 2022 年的猴痘爆發,集中於男同性戀及男雙性戀群組,當中包括了傳染途徑、群組之間的互動、人類行為交流等復雜的因素。但就著病毒的性質而言,它並非是單單靠同性的性接觸而傳染,只要是接觸受到體液污染的物件,或與患者緊密接觸,例如近距離交談、唱歌或任何有機會產生飛沫的行為,皮膚、性交、親熱、口對患者皮膚等直接接觸,均會有機會受到感染。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帶有色眼鏡來看待患者,猴痘只是成千上萬種傳染病的其中一項,任何人在疾病面前都應被平等看待。標籤化、責怪及歧視,並不會為事情帶來正面的影響。

再者,猴痘不像呼吸道病毒一樣,能夠輕易地廣泛傳播,最終保障自身健康,也需要個人衛生及自律的性生活。凡事恰到好處,無論你是甚麼性取向,放縱的性生活,不論是猴痘或其他 STD,只會增加受感染的機會及風險,到時候你怨天尤人、找理由,也改變不了你「中招」的事實及傷害。

只是身體其他部位出疹,但性器官沒有,是否不是猴痘?

當然,近年的猴痘爆發大部分都是性接觸傳播,所以性器官受到猴痘感染亦十分常見,患者常常出現生殖器皮疹,肛周皮疹(曾經肛交的患者),或者是口腔黏膜(曾經口交的患者)。可是,大家必須切記猴痘多樣的傳染途徑,就算患者在潛伏期前後,沒有進行任何性行為,卻有機會在環境或緊密接觸中受到感染,並有機會局限出疹於臉部、手腳掌等。所以,若然患者有懷疑,應盡早向醫生求診,並盡快進行實驗室診斷,以確保患者是受哪一種病源體入侵,排除其他可能性,以獲得合適治療。

近期內與猴痘患者有親密接觸,該怎樣辦?

保持冷靜,清楚記錄低親密接觸的日期、行為等,並在接下來的 3 星期持續留意自身身體狀況,有沒有任何病徵。為了他人著想,請盡量減低與其他人的緊密接觸、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注意個人衛生,勤清潔、勤洗手。當然,限制自身的性生活,忍一時海闊天空,為了你所喜歡、所興趣、所愛的人,給他們一點保障。若然很「不幸地」與他人發生了親密行動,請主動通知相關對象,好讓他們早作預防或檢測。

純「直」的我,是否不關我事?

病毒是十分公平的,它不會就著人的性取向或指定性行為,而決定是否侵入該人的身體。只要你能夠接觸到該病毒,它就會用盡一切的方法進入你體內,繼而複製。當然,就現在的爆發群組而言,性取向、性行為及社交網絡都對感染風險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但正如上述的傳染途徑,病毒仍然有機會透過任何緊密接觸行為,包括非性行為,從一個群組傳至另一個群組。再者,雙性性行為都有一定機會成為同志群組與異性戀群組的傳染橋樑。故此,最終的防疫方法並非單純的關於性取向,而是個人的性生活及日常衛生習慣。

性生活習慣與猴痘風險

當然,性生活是人類的正常生理需求,完全禁止性生活只是「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相信應該沒有多少人會能夠坦然接受。然而,健康的性生活,不論是 SLGBTQ+,已經能夠有效控制猴痘疫情的蔓延。

  1. 若然你是性生活活躍者,可以邀請伴侶一同定時留意及檢查自身身體狀況,確保沒有相關猴痘徵狀,或趁早就醫。
  2. 減少性伴侶的數目或與不同性伴侶接觸頻密次數,避免參與多人雜交派對。
  3. 等待疫情得以控制或接種疫苗有抗體產生後,才恢復性生活。
  4. 與性伴侶坦誠公開對話,有需要留下對方的聯絡方法(就算只是一次性),以便日後若然出現病徵,可以互相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巿民必須留意猴痘與其他性病,例如 HIV 等的傳染方法大為不同,使用安全套只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並不能夠完全抵擋猴痘感染,再加上口水(親熱),皮膚接觸(撫摸)等,都能夠傳染猴痘病毒,所以最佳的避免方法,始終是維持個人衛生及健康的性生活。

參考資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科學狗這個名字,除了因為 in Science we trust 、香港人「做到隻狗」之外,更重要是「狗」的學習能力很高,對周遭都充滿好奇。社會的進步在於知識能夠有交流,而這種交流不應局限於學校。科學狗正正希望提供最新、最準確的科學資訊,促進理性的公共知識交流,令世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