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 4 天的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有沒有哪一個位觸動了你?4 天賽事,8 位球星,多重意義。
筆者有幸獲邀入場觀戰,今次不是以工作的身份,多點接近大眾的角度,亦分別看了週五和週日兩個晚上。
意義在於紀錄與激情。這項盛事睽違 5 年,今次「破天荒」在紅磡體育館上演。筆者對上一次踩「紅館」場,於體育賽事工作或觀賽,好像已經要數到疫情前的「FIVB 世界女排聯賽香港 2019」,那時候擔任賽前和多場賽後記者會的司儀及傳譯。大家對於在香港重新感受體育盛事,渴望了多久,更不要說是香港標誌性的「紅館」,分外有感覺。結果今次決賽日有逾 8,000 名觀眾見證,打破了桌球史上的入場紀錄。觀眾對球手的掌聲及打氣聲,還有看到鏡頭捕捉觀眾席上,有香港區旗時的熱情回應,真的是「紅館」的氣氛。運動比賽,同樣有著演唱會或其他聲色藝表演的激情。
意義在於我們的香港球手。筆者入場看的兩場,都有最終冠軍「火箭」奧蘇利雲(Ronnie Antonio O’Sullivan),週五是我們香港「四眼 cue 后」吳安儀終於在單打賽,首次對戰該位 7 屆世界冠軍。球迷當然喜歡 Ronnie,但同樣支持我們的世界女子桌球錦標賽冠軍。安儀出場時鬼馬地按按耳朵聽大家的歡呼聲;比賽時儘管落後,但聽到小朋友為她加油,劃破寧靜,她也會心微笑。我們的「cue 后」打出信心,雖然在「夢幻對決」中挑戰失敗,但相信已為她自己和香港球迷留下美好回憶。
除了安儀,又豈能不提繼續神奇的傅家俊(Marco)?週日晚的決賽,正是這位多年來撐起香港桌球天的球星跟「火箭」交手。而他的 4 強戰更是佳話。近年受眼疾及疫情影響的 Marco,在 4 強反勝希堅斯(John Higgins),一仗的決勝局打出生涯第 5 桿滿分 147 度。他直言,在主場造出此成績是「好開心能為觀眾做啲嘢」。而香港人又何嘗不被這個「147」打動?筆者聽工作人員所說,他們據聞翌日門票在 Marco 打出「147」後,馬上引來球迷再搶一波。真的,誠如筆者認識 Marco 多年的傳媒前輩分享,同意行家所言,可以在現場再做 Marco 比賽,寫他的稿機會難得,今次能夠寫下這場經典,是榮幸亦激動。當然,還有今次與幾位球星切磋獻技的香港小將譚潤峰、溫國皓、黃昀熙及彭家朗,希望他們以後更上一層樓。
意義在於香港真的可以。不容易,疫情以來,體壇盛事再現香江真的不容易。訪港球星尊重防疫規例,Marco 賽前也分享自己花上 1 小時,向他們解釋如何使用「安心出行」。輾轉之下,事隔數年,香港終於再次舉辦這項盛事,而且創新紀錄。如球手或不少人所言,桌球比賽在如此形式,如此場地,如此氣氛及入場人數下進行,真的是創舉。都說體育是一扇窗,這次我們再一次讓世界看到,香港及香港的體育人、體育迷,真的可以。
「火箭」奧蘇利雲決賽後身處「紅館」中間,在閃閃的紙片飄落下,於「We Are the Champions」歌聲中接受勝利的祝福。這位世界第一球星繞場跟球迷分享喜悅,又不熟練地舉起「心心」手勢,搞笑又可愛。更有趣的是,這位 46 歲桌球傳奇熱衷於跑步,連日來在香港留下跑步足跡,算是另類為香港宣傳。可是,熱鬧過後,大家或者要看下一步如何。如香港桌球總會主席羅永聰在報道中所言,期望將大師賽變得如香港七人欖球賽一樣,成為一個品牌、恆常化的比賽之一,不過經費、風險等都是考慮因素。至於官員們覺得是否值得,他提到出多少錢賣廣告,效果也不及奧蘇在港行山「打卡」。
香港的運動項目,許多未入主流、未見重大成績或發展,仍要有心人繼續自己努力經營及找出路。部分已「抬頭」的,又要面對能否留在若干級別的體院精英項目之中,當中影響資助金額,而桌球亦是面臨挑戰的項目之一,這些又可以是另一大議題。在香港搞體育不容易,但希望大家相信,香港和體育,真的是可以的;更期望有心人都看到出頭天,路很漫長。
題外話,觀賽結束後,剛好有機會得以跟「火箭」奧蘇利雲來張難得合照,他禮貌地問工作人員能否除下口罩,當然我們二人最終都遵守指示,戴著口罩合照。拍照後,他拍拍我的手臂,說:「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友善。我也感謝他,亦感謝一眾球手,感謝這幾天,一切的天時地利人和,為喜歡體育的香港人帶來興奮。希望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