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們:再見事頭婆

A+A-

2022 年 9 月 8 日,昔日的「事頭婆」終於離開了我們,和菲臘親王一起回到先王的世界。很多香港人都懷念她,因為她在位時的香港,是一個安定繁榮的城市,社會井然有序。不過,事頭婆本身代表了很多很複雜的事物,有很多典型英國人的性格,比如對禮儀的重視和含蓄的幽默感。以下節錄 3 本有關「再見事頭婆」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亞倫.班奈「非普通讀者」

英女王辭世,各方哀悼追憶,其象徵意義之大,無可置疑。我對英女王的回憶,是我一直認為香港女性的地位較其他地方高,因為殖民時期有英女王存在。她離世後有關她的事蹟及評價已被瘋傳許多,而坊間向來也有很多關於英女王的文藝創作,當中我很喜歡「非普通讀者」。作者 Alan Bennett 是英國家傳戶曉的劇作家,寫過「瘋狂喬治王」舞台劇及電影劇本。這部短篇小說是講述 70 多歲的英女王忽然沉迷閱讀,以至荒廢國政,令周遭人困擾不已,最後還想在 80 歲生辰退位寫如「追憶似水年華」的文學小說。這個虛構故事,作者巧妙地以女王為主角,場景、角色性格均與真實極似。

「非普通讀者」也是對維珍尼亞.伍爾芙的「普通讀者」致意。我之所以喜歡,是因為這是一個關於閱讀的故事,而且還是一個長者愛上閱讀的故事。女王當然是非普通讀者,作者開始時這樣描述女王閱讀這件事:「她的分內工作並不包括嗜好。」之後她愛上閱讀:「閱讀之所以吸引她,就在於它鐵面無私:那正是文學最崇高的一面。一本書壓根不理會到底是誰讀它,也絲毫不在乎有沒有人讀它。在閱讀的天地裡,所有讀者,包括她在內,一律平等。」還有許多出自她口中的閱讀真言(雖然是虛構)。全書詼諧幽默,經常諷刺政要們不讀書。故事完全凸顯英女王的獨特個性,這也是因為真實的英女王形象鮮明,我驚嘆真實的她能 well-organized 一切,包括自己的離開,真是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就讀這個溫馨故事當作對她的追思。

閱讀時代 HKBOOKERA:約翰.達爾文「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

英女王在位 70 年,由上世紀中開始見證無數世界大事,由殖民地獨立、冷戰、蘇聯解體、英國脫歐,到今天的俄烏戰爭。任內委任過 15 任首相,中間經歷了多少個時代,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唱 God Save the Queen。女王幾乎將一生奉獻給國家,在人生最後階段也在履行公務,任命卓慧思為首相。

要說英女王偉大之處,卻似乎不是顯而易見。「金融時報」一針見血地指,女王的最大貢獻是她幾乎沒有做甚麼。甚至有意見認為,身為殖民帝國的首腦,不應受到世人的敬重。但 1952 年的英國,早已非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君主的政治權力亦相當有限,卻仍然需承擔皇室沉重的責任。要公允評論,必須要認清過去殖民地遍佈全球的大英帝國,與今日聯合王國之間的差距。

「未竟的帝國」一書,述說的正是英國數百年來全球擴張與殖民史。英國曾在美洲、非洲、印度、亞洲以至太平洋多處建立殖民地。各處殖民地的出現都有獨特成因,而管治的手法也不盡相同。由 16 世紀英國開始殖民擴張,到 20 世紀帝國解體,作者以多角度敘述並剖析這段漫長的歷史。讀完本書,可以了解到,傳承到伊利沙伯二世手上的是個怎樣的帝國。

如本書所言,在這個不穩定的世界裡,沒有哪種帝國能維持現狀,永遠不變。英國早已失去了大部分的殖民地,在今日仍要面對英聯邦成員國醞釀退出,以及國內蘇格蘭、北愛爾蘭等地獨立的訴求。回望過去 70 年,女王的確已盡其所能服務國民,並維繫英聯邦。在 21 世紀,依然展示出現代皇室的典範,向全世界證明君主存在的價值。

夕拾 X 閒社 Mellow Out:張家偉「英國檔案中的香港前途問題」

伊利沙伯二世與世長辭,執筆之時為 9 月 12 日,英國駐港領事館設立弔唁冊,到場哀悼英女王的市民車水馬龍,顯出不少港人很懷念過往受英國的「管治」日子。香港作為「大英帝國」的最後一個殖民地,為這「日不落帝國」寫上句號。同樣地,英女王的去世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主權移交前的香港,周圍都有英女王的影子,例如是郵箱、硬幣、建築物等。但主權移交之後,一切都漸漸消失。主權移交作為香港,甚至是英國一個歷史的轉捩點。

夕拾 X 閒社為讀者們推介,政治新聞記者張家輝的著作「英國檔案中的香港前途問題」。很多人都認為香港前途談判只不過是「英國眼見 99 年的期限將至」、「戴卓爾夫人跌倒」、「1984 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但忽略了很多很重要的事件。本書為讀者們填補了關於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過程,例如主權換取管治權、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彭定康政改等。此書披露更多歷史檔案中的細節。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