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駕崩,時機有如天意安排。英國經濟陷入困局,能源危機、通脹和罷工,新的女首相上台,民望和執政經驗基礎兩有不足。
英女王 70 年來過盡千帆,當然知道英國的國運距離她的童年時代是江河日下,但拼了此生最後一口氣,站起來,面帶微笑,在蘇格蘭的行宮,忍住病痛,向新人卓慧思交付最後一棒。
由邱吉爾到卓慧思,漫長的 70 年,在她生命中最後的 48 小時,像弘一大師的四字遺言:悲欣交集。老人家一定想到許多往事,有很多說不出的感受。但英女王一生沒有言論自由,連寫遺囑的權力也沒有。
這是一個舉世非常特別的人物,位高德昭,她的權力在無權之處,她的色彩在留白之間,老子的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就是這個意思。
君主立憲有獨特的優越性,可以維持穩定,但不一定每個國家都成功。伊利沙伯二世在位長達 70 年,目睹了風起雲湧的現代史。登基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方開始。步入老年時冷戰結束,但在晚年最後一刻,新的冷戰又開始。
此一起承轉合,配合了她本人經歷皇室的幾場家變,她都雷暴無懼,水波不驚,身為女性,此一超凡的定力,為史上君王和領袖所罕見。
繼位者「查理三世」,成為英王,這個新的名字,令許多人感到不習慣。英國的貨幣和政府部門的圖騰,更要更換肖像,好像童話故事書的情節。叫做查理的國王,在英國歷史上運氣不太好。查理一世帶兵闖入下議院,破壞憲制,被判死刑。查理二世短命。查理三世做了大半生的儲君,在民間曾經是被嘲笑的對象,婚姻狀況挫折,缺乏足夠的魅力,其妻卡米拉也比較缺乏王后相。這對夫婦應該是過渡角色。在這段期間,英國多方面會備受更大的衝擊和挑戰,將會是 300 年來最危險的時期。
當威廉繼位之後,方會有否極泰來之時。威廉的王妃凱蒂有親和力,年紀輕輕人緣甚廣。皇室要受到民間真誠的擁戴,形象性格作風至為關鍵。
查理三世也是一個好人,卻總令人覺得沒有母親那種圓融感。威廉王子卻有陽光一樣的笑容,此一感覺遺傳自母親戴安娜。
但是 21 世紀左翼的極端思想蔓延,下一代即使不是反皇室,也時時有人質問為何皇室浪費大量公帑。這是一個老問題,在政治哲學的層面其實早已解決。如果皇室是浪費,歐洲、英國、日本,不會有這許多國家維持君主一千年,改良成君主立憲,已經是對世界潮流和民主訴求的回應。
議會民主的形式不應該只有一種。法國的共和與美國的共和也有不同。英國的君主立憲為共和制之外提供另一選擇,與共和互相比較制衡。首相做不到的事,可以由君主來做。色彩和留白之間,只是灰色,已經有許多層次。議會民主在選舉期間,政黨短兵相接,皇室永遠置身事外。但是當國家發生重大的危機,議會和政黨的紛爭無法解決,最沒有權力的君主,出來說一句話,有如摩西帶領族人過紅海,君主的形象,在關鍵時刻,有上帝的某種圖騰意義。當然,在哲學上,這不是真的,也可以說是一個華麗的騙局,但人性有時在這個關頭,需要一瞬間的自我欺騙。在錯覺之間,反而找到正確的道路。
這就是伊利沙伯二世戰後於全球如定海神針一樣的貢獻。連梵蒂岡的教宗,公信力出現問題,人格的感召力,顯然也江河日下。另一個就是達賴喇嘛,能夠提供相當於心靈雞湯的道德指引,不過始終不屬於西方文化主流。剩下的人物,平時不太作聲。每年隨即發表的新年文告,雖然也是文膽所寫,伊利沙伯二世只是一個演員,人人都看穿,但人人每年都聆聽。
樹欲靜而風不息。一位老人家長在的時候,山河歲月一樣,做子女的覺得永遠在那裡,長期習慣了,一旦離開,即使她年事已高,早有心理準備,這一刻來臨,全世界都有天崩地裂的感覺。伊利沙伯二世無意中成全了天人合一的一種獨特的政治倫理。她是上帝送給這個世界的一份無價的禮物,而且可能是最後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