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世紀前,葡萄牙國王佩德羅四世(Pedro IV)宣告巴西獨立,旋即在巴西登基為佩德羅一世(Pedro I),被奉為巴西民族英雄。為慶祝巴西國慶 200 周年,葡萄牙上星期借出佩德羅的心臟,在巴西進行展覽,結果卻掀起連場歷史爭議。
1798 年,佩德羅生於葡萄牙,年僅 9 歲便遇上拿破崙法軍入侵,隨同整個葡萄牙王室逃亡殖民地巴西避難,令里約熱內盧成為葡萄牙實際首都。巴西後來更升格為王國,令葡萄牙演變為類似英國的聯合王國模式,全稱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Portugal, Brazil and the Algarves)。
1820 年歐戰結束數年後,葡萄牙本土爆發自由黨人革命,國王約翰六世(João VI)被迫率領王室回朝,簽署新憲法,王儲佩德羅卻堅守巴西,1822 年宣告巴西獨立為帝國,登基稱帝為佩德羅一世。10 年後,其弟米格爾一世(Miguel I)在葡萄牙廢除自由憲法,佩德羅把帝位傳給兒子後,領導自由黨人反攻葡萄牙,1834 年終於贏得內戰,但沒有多少時間享受勝利,翌年便死於肺結核。
此後,佩德羅遺體一直由葡萄牙保存,1972 年為慶祝巴西獨立 150 周年,遺體才移送巴西安葬,唯心臟仍然保留在葡萄牙波圖(Porto)。相傳佩德羅在臨終前,親口要求把自己的心臟捐給波圖,這座他在內戰中被困兩年的城市,他稱之為「我真正榮耀的劇場」。目前其心臟正安葬於波圖市拉帕聖母教堂(Igreja da Lapa)。
一層一層收納的心臟
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報道指出,把軀體與心臟分葬,在古時並非不尋常的習俗。中世紀天主教聖人的心臟會被分開下葬,戰死的十字軍有時亦只得心臟送返家鄉,法國王室亦引領這種葬心的潮流,被佩德羅父親及其他王室成員仿傚,但來到佩德羅身上卻與別不同。歷史學家 Ribeiro da Silva 解釋,葡國史上從未有君主表明,把心臟葬於指定城市,而不是葬在遺體附近。
以佩德羅出生計,這顆心臟有長達 224 年的歷史,如今仍放在裝滿甲醛的玻璃盅,玻璃盅放入銀盅、銀盅放入金盅、金盅再放入一副紅木棺材內,繼而埋在陵墓深處,像俄羅斯娃娃般一層一層收納。Da Silva 解釋,陵墓還有 10 呎大銅牌封印,以及 5 把舊鑰匙鎖上,一般只有巴西總統或高官到訪,才可瞻仰佩德羅心臟。
今年 5 月巴西大使 George Prata 提出官方要求,暫借「國父」心臟慶祝國慶。過百年來,負責看守心臟的拉帕聖母教堂兄弟會始終以安全為由,拒絕向科研機構借出心臟,但原則上,佩德羅是把心臟捐贈予波圖市,而不是教堂本身,所以當波圖市長 Rui Moreira 接納巴西政府請求,兄弟會也無權拒絕。
結果,佩德羅心臟被放入負壓容器,沒有被當成貨物,反而放在巴西空軍專機的客艙,由波圖市長陪伴,於 8 月 21 日(星期日)深夜抵達巴西利亞空軍基地,翌日由勞斯萊斯運到總統府舉行儀式,再送回外交部所在的伊塔馬拉蒂宮(Palácio do Itamaraty)展覽,到 9 月 7 日國慶正日移送到聖保羅,參與 200 周年紀念活動,及後於 9 月 9 日送回葡萄牙。
獨立還是獨裁的象徵?
無獨有偶,1972 年佩德羅遺體移送巴西時,亦曾經得到軍方最高規格待遇。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研究員 Cláudia Castelo 指出,當年巴西受軍事獨裁統治,如今的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正是昔日獨裁統治的公開支持者,以致兩者對待佩德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使用同樣的意識形態修辭,把整場獨立運動全歸功於一位英雄人物」,有別於現代史觀,強調不同族群集體促成獨立,如歐裔白人、非裔黑人、原住民等。
當心臟抵達後,巴西社交媒體的反應同樣兩極,不少人語帶諷刺批評整場慶典,斥責佩德羅不是開國英雄,只是把自己意志強加於巴西的獨裁者;博索納羅支持者卻反對這套史觀,其中佩德羅後裔 Luiz Philippe de Orléans e Bragança 斥責,大多數左翼都打算通過教育扭曲歷史,「他們希望消除與歐洲的任何聯系,為下一代兒童創造新歷史」。
研究佩德羅遺體多年的巴西考古學家 Valdirene Ambiel 批評,現保存在聖保羅市的佩德羅遺體,本身就遇到環境滲水困擾。問題反映大家只注重佩德羅的象徵意義,對遺體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更看不到把其心臟運來巴西展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