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退卻的中國戰狼外交

A+A-
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隨著中國過去十年快速崛起,外交政策亦有變得強硬的跡象,自 2019 年起,外交官被要求要展現出「鬥爭精神」。不少傳媒人和學者稱呼這種外交風格為「戰狼外交」(wolf warrior diplomacy)。不過,「外交家」雜誌的評論就指出,中國的戰狼外交看來正慢慢退卻。

該評論指出,近年「戰狼外交」已經破壞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形象,令其與歐亞多國的關係急劇惡化,有必要調整策略。去年 5 月 31 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就表示,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對外宣傳時要「謙遜謙和」。該次講話與過去的戰狼風格對比強烈,顯示中共管理層也了解到過去的做法產生問題,可能要調整外交政策。

今年多個跡象顯示,中國正嘗試採取更溫和的外交手段,希望與各國更多正面互動。5 月,中國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吳紅波展開長達 3 星期的歐洲之旅,期望可以緩和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和歐盟的緊張關係。據報出訪期間,吳紅波不情願地承認北京在很多事情上「犯下錯誤」,包括過去的戰狼外交。「外交家」評論引述一位與會歐洲商界領袖指,中國明白之前做法過火了,希望改變語調,控制損失。

7 月印尼舉行 G20 峰會時,中國外長王毅分別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和法國外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會面,雙方認同要推動雙邊合作關係,而非繼續挑起爭端。評論指中國正希望透過改變外交手段,重新爭取歐洲的信任。峰會期間,王毅亦與澳洲外相黃英賢(Penny Wong)會面,是 3 年來兩國外長首次會晤,中方表示會「本著相互尊重精神,為雙邊關係再把脈、再校準、再揚帆,爭取使兩國關係重回正軌」。

除了嘗試向歐洲和澳洲吹起和風,中國對亞洲鄰國的態度也變得溫和。今年 3 月,習近平與南韓候任總統尹錫悅通話,打破了中國領導人不與候任總統通話的慣例。在此之前,中韓關係因為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而陷入冰點。中國駐南韓大使邢海明更在去年 7 月撰寫題為「中韓關係不是韓美關係的附屬品」的文章,狠批當時仍是總統選舉參選人的尹錫悅。事件遭到南韓朝野一面倒抨擊。而邢海明立場也隨著今年習尹通話而軟化,指兩國可以解決分歧

「外交家」的評論補充,即使中國正慢慢調整外交政策,政府內部依然有戰狼派官員,例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而對於台灣、新疆、香港和南海等核心利益議題,相信中國仍會釋出強硬訊息。今年下半年,中共會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多位資深的外交官可能被替換,例如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外長王毅,到時就會更確立中國的新外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