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是資本主義的重要基石,要在一個權益至上的環境推動 ESG,代理投票權(proxy voting)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但一些掌控著大量投票權的機構投資者,在漫天硝煙、通貨膨脹、經濟衰退之下又關心甚麼?
根據貝萊德(BlackRock)最新發佈的「2022 年投票指引」(2022 voting spotlight),在 2022 年度股東會議季中,貝萊德僅有 24% 支持環境和社會(E & S)相關提案,議案數目較去年的 43% 大幅減少近半,幾個經常提及的議題包括「獨立性」(independence)、「董事局多元化」(Board Diversity)、「過度承諾」(Overcommitment)和「薪酬問題」(Compensation)。
當中亞太地區公司的「獨立性」(independence)問題特別大,貝萊德反對次數多達 1,108 宗,相較美國、EMEA(歐洲、中東以及非洲)高出 4 倍,變相反映出家族企業一言堂,以及國有企業管理層沒自主權的通病。
有趣的是,近年經常聽到上市公司提到的「董事局多元化」問題,看似在亞洲似乎未受重視,主要是貝萊德向美國公司因為「不夠多元化」投下反對票的宗數多達 648 宗,明顯高於亞洲的 119 宗。不過心水清的人,大概也知道日本公司不會劃分大和人、阿伊努人、琉球人;中國公司也不會劃分漢族、滿族、維吾爾族。
事實上美國證監會去年底修訂有關於股東提案的指南,擴大針對「重大社會政策問題」的允許提案範圍,導致代理投票愈來愈認真。對此,貝萊德早於 5 月,也發表特別聲明闡述投票方針更趨嚴謹。
除了上述的一些議案,現在資本市場特別關注的主題還包括:
- 停止向傳統能源公司提供融資
- 淘汰傳統能源公司的資產
- 要求銀行和能源公司為業務模式,與應變氣溫上升攝氏 1.5 度的特定情景一致
- 更改公司章程或公司章程,以強制進行氣候風險報告或投票
- 規範溫室氣體(範圍 3)減排目標
- 主導和披露氣候遊說活動、政策立場或政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