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備受沽壓時:何謂銀行體系結餘?

A+A-
圖片來源:Zhang Wei/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面對疫後經濟復甦,加上俄烏戰爭推高物價,通脹不斷升溫,美國聯儲局於 6 月 16 日公佈議息結果,加息 0.75 厘,加幅自 1994 年以來最顯著。然而在 7 月中,美國通脹率依然高達 9.1%,高盛已預期美國會再次加息 0.75 厘。美國連番加息,直接影響香港資金大舉外流,大和資本估計,8 月底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或跌至接近「零」的水平。究竟何謂銀行體系結餘?

眾所週知,香港現時行使聯繫匯率制度,把港元與美元掛鉤,匯率兌換範圍為 7.75 至 7.85 港元兌 1 美元,好處是維持港元匯價長期穩定,被視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不過有關制度會令香港失去貨幣政策自主性,一來受到美國加息周期牽動,二來不能輕易因應市場情況調整利率。而要維持聯繫匯率,當資金流入香港,有升值風險時,金管局會向銀行沽出港元;而當資金流出香港,有貶值風險時,金管局則會買入港元托市。

聯繫匯率制度其中一個重要概念,就是銀行體系結餘。銀行體系結餘意指香港註冊銀行在金管局所開設的戶口,其儲備結餘以及各銀行之間的交易結算餘額。金管局向持牌銀行發出「兌換保證」,銀行結算戶口內的港元可以按聯繫匯率與美元互相兌換。金管局每次承接美元沽盤,銀行體系結餘就會上升,但當有港元沽盤,結餘數字就會下跌。銀行體系結餘加上已發行銀行紙幣總額,構成了貨幣基礎。當結餘數字持續下跌,就代表資金供應趨向緊張。

香港政府在 1983 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時,其實並未規定香港註冊銀行要在外匯基金管理局(金管局前身)開設結算戶口,故初時銀行體系結餘並不透明。到 1988 年政府才修改法例,要求香港銀行公會結算所管理的銀行,必須經當時政府的金融科,在外匯基金開設結算戶口。1993 年香港金管局成立,再加強管理金融體系。到 1996 年,香港銀行同業交易實施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現時,金管局每個交易日都會把最新銀行體系結餘上載到網站,令運作更透明。

在美元強勢的情況下,香港現時資金不斷流出,由 5 月中到 7 月 22 日,金管局已累計入市 23 次,累計接錢逾 1,720 億元,銀行體系結餘由 5 月中的 3,370 億元,跌至大約 1,600 億元水平。需要澄清的是,銀行體系結餘並不代表香港銀行總存款(截至去年 6 月有 15 萬億港元),更不代表香港人全部身家。銀行體系結餘所反映的,是本地資金流量的緊張程度,通常視 2,000 億元大關為警戒綫。而在 2018 年,銀行體系結餘亦曾跌至大約 700 億元水平。

當資金周轉緊絀,銀行與銀行之間借錢時,利息自然會增加,港元銀行同業拆息就被扯高。分析師預期,當銀行體系結餘跌到 1,000 億元水平,本港銀行也很可能會加息來挽留資金。其中一個直接影響是,供樓成本有機會上升,減低入市意欲,令樓市受壓;同時,有意申請貸款的人士也要盡早計劃,衡量風險。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a?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