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創作的「唐吉訶德」(Don Quixote),不僅是文學史上首部現代小說,其閱讀量和出版量亦冠絕全球。就在約一個世紀前,兩位克什米爾班智達(Kashmiri Pandits)作出創舉,將它翻譯成梵文這個最古老語言之一。但如此珍貴的手稿,卻被遺忘在哈佛大學圖書館數十年,直至一名德國教授把它拯救出來。
事情源於 1935 年,美國富商兼藏書家 Carl Tilden Keller 雖已擁有「唐吉訶德」的日語、蒙古語和冰島語翻譯本,但仍渴望將此書的部分內容譯成一種印度語言。於是他去信好友 Marc Aurel Stein 爵士,向這位熟悉印度的東方學家、考古學家和探險家求助,表示很想實現這個「幼稚願望」,而對方亦不負所托,找來梵語學者 Nityanand Shastri 及 Jagaddhar Zadoo 合譯。
雖然當時 Shastri 中風癱瘓,加上他和 Zadoo 不諳西語,只能按愛爾蘭畫家兼翻譯家 Charles Jarvis 在 18 世紀推出的英譯本行事,但他們大約花了兩年,還是完成了「唐吉訶德」第一部 8 個篇章的梵譯版。可惜 Keller 在 1955 年逝世後,手稿隨同其眾多收藏贈予哈佛大學,從此被遺忘在圖書館。直至 2012 年,印度學家兼藏學家 Dragomir Dimitrov 受到 Shastri 之孫 Surindar Nath Pandita 所寫文章啓發,找出當年的梵譯版本,並確認以哪個英譯本為依歸。
Dimitrov 讚揚兩位智者譯出「優美且非常準確的梵文」,成就了一個「跨文化計劃」。他還從 Stein 與 Keller 之間的信件,看到前人對翻譯的熱情。「就算有力量、衝勁和好意來做此事,但當時快要打仗,而由英國經德國出遊的 Stein 目睹納粹已在備戰。擁有猶太人血統的他,雖然自己並沒受害,但家人未能倖免。他對時勢甚為警覺,但還是願意參與探索、致力於這些知識上,令我頗為讚嘆。」
因此,Dimitrov 重新編輯手稿,再加上它所依據的英譯本,在 2019 年推出「唐吉訶德」梵英雙譯本。這個由印度浦那大學巴利語系出版的新版本,還包含此梵譯版和在克什米爾部分未發行版本的歷史、塞萬提斯經典作品在印度的認受程度,以及附送一本有聲書,由 Shrikant Bahulkar 教授朗讀全篇梵文譯本。
本月初,印度的新德里塞萬提斯學院為此書舉行發佈會,以給予它應得的關注、熱愛和學術成就。院長兼梵語學家 Óscar Pujol 形容:「手稿是種極為脆弱的東西,尤其是當無人得悉它的存在。我們現在有的是世上首部現代小說,以及其中一本最多人看過和出版的書,被翻譯成世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我無法形容這個譯本的意義有多重要。」
作為譯者 Shastri 的後人,Pandita 亦受邀出席發佈會。他指出:「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西方學者與克什米爾梵語學者的學術交流相當活躍,很多克什米爾文學作品也經西方處理。但翻譯『唐吉訶德』是獨特的例外,因為那是西方想要通過克什米爾人的手,來美化西方文學。」Pandita 相信,這份手稿「致敬印西兩國文化連繫,也是致敬帶來人類遺產、經典小說『唐吉訶德』的歐洲人及亞洲學者」。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