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鰹魚是不可或缺的食材,可以生吃、曬乾製成各類食品,或作湯底使用。近兩年在高知縣中土佐町久禮,漁民捕獲數量空前而且異常肥美的鰹魚。但當地人及專家並不為此而高興,他們深知全因氣候暖化,鰹魚才會長胖,而過往已有不少魚類因海水變暖而消失。
半個世紀以來,中條武夫(Takeo Nakajo,音譯)都以捕捉鰹魚維生。現年 70 歲的他說:「肥美的鰹魚一定與水溫有關。我有一種迫在眉睫的感覺,不禁想到,如果有一天鰹魚不來海灣怎麼辦。」高知市百年老店「司」的主廚伊藤範昭亦指自己「從未在這個季節見過這麼肥的鰹魚」,令人憂慮。海洋及氣候的變化已經使得某些魚消失,「包括一種名為『チャンバラ貝』(紅嬌鳳凰螺)的貝類,那曾是高知的特產」。
部分太平洋鰹魚來自熱帶水域,每年春天都會隨著溫暖的洋流向北遷移,使高知的弧形海灣成為肥沃的漁場。當地漁業實驗室數據顯示,在截至 2015 年的 40 年間,海灣在冬季的海面溫度平均上升攝氏 2 度,而鰹魚變胖,可能是由於海水中有充足的獵物。
然而,農業科學家兼高知大學副校長受田浩之指出,從長遠而言,持續變暖可能會阻止富含礦物質的水上升到海面位置,導致浮游生物及小型魚類減少,獵物減少連帶鰹魚數量亦會減少。
同時,日本人口老化亦正威脅當地漁業的可持續性。在久禮,第四代魚販田中隆博指出,過去 30 年已有很多魚店倒閉。他說:「我們可以區分不同口味的鰹魚,就像普通的法國農民可能會品嚐到葡萄酒的微妙味道…… 這個地方可能是日本最後一個將鰹魚融入日常文化的社區,但沒有漁民,這無法持續下去。」中條也苦惱於後繼無人:「我有問過孫子會否接手魚店,但他現正學習於政府辦公室工作。」
西太平洋的大規模圍網捕魚,對堅持傳統單桿捕魚(一本釣り)的高知漁民造成打擊。政府數據顯示,高知的漁獲量僅為 1980 年代高峰期的 4 分之 1。受田指出:「我們觀察到在過去 10 年左右,近岸漁獲數量出現災難式下降。愈來愈多人擔心,如果情況持續,不久將來我們可能再也吃不到鰹魚。」
目前,鰹魚乾、柴魚(發酵鰹魚)的生產已經受到影響。在宇佐町經營一間鰹魚乾製造廠的竹内太一說,高知縣類似的製造廠,數量由 40 年前的幾十間銳減到只剩數間。他說:「我真的不確定我們是否可以繼續經營下去。」
新書推介
「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歷史的靈光一閃
如何迸發香港複雜而多重的可能性?
2020 年 CUP 出版首度在香港出版的繪本畫作「從前,有個香港」(This is Hong Kong),重現 1960 年代初捷克旅行畫家 Miroslav Šašek 眼中 100% 的絢爛香港。所謂的 100% 不是一個圓滿的盡頭,中間可能藏著各取所需、各執一詞的 100%,香港亦是這樣碰撞而生的。這書想捕捉的,就是歷史靈光一閃碰撞的瞬間,並把各人眼中的 100% 展開:
九龍市區的發展和規劃,原來受惠於葡萄牙人?
在越南史家眼中,香港曾經是越南趙朝一部分?
香港接受過美國經濟援助興建村落?
最後,香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怎樣的足印?我們眼中的香港是不是 100% 的香港?就讓這本書補上我們沒有遇上的香港。
編著:CUP 媒體
書名:從前,遇上 100% 的香港
插畫:麥東記
售價:港幣 148 元
ISBN:978-988-79700-6-4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