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一張間條連身裙(#TheDress)照片,將網民分成了兩大陣營:有些人看見裙子是黑色和藍色的,有些則認為是白色和金色。有趣的是,雙方也無法看到對方聲稱所見的顏色,更質疑彼此視力有問題。這幅圖一度在 Twitter 以每分鐘過萬條推文瘋傳,還引起紐約大學研究意識和感知的神經科學家 Pascal Wallisch 注意,意圖解釋箇中原理,及人們經常處於二元對立、意見分歧的原因。
人們感知的「現實」,很多時受個人經驗、想法與想像影響,並非客觀不變的存在;換句話說,產生共識,主要是基於「類似的成長環境,往往塑造相似的大腦」。例如「顏色」正是意識虛構的產物,它實質上是各種特定光波;人們之所以看見檸檬是黃色,是因它被光線照射後,吸收了藍色波長,只投射紅色和綠色波長到人們的視網膜,再由大腦結合以往看見黃色檸檬的經驗作分析 —— 人們大多同意檸檬是黃色,因為所有大腦都傾向創造相同的想像。
當看見「鴨兔錯覺」或「魯賓花瓶」這種模棱兩可的圖像,大腦便會以某種方式消除歧義和不確定,神經科學家稱之為「個人內在雙穩態視錯覺」(intrapersonal bistable visual illusions):大腦每次只確定該圖像兩種解釋之其一,而兩種解釋皆存在於每個人的大腦。「連身裙」則屬於「中間的雙穩態視錯覺」(interjacent bistable visual illusion):每個人的大腦,只會看見其中一種解釋。
Pascal 認為,當人們看見模棱兩可的事物,或面對不熟悉的境況,大腦便會根據對外在世界的認知和經驗,進行各種假設,尋求不同可能作解釋。但當面對更巨大的不確定,大腦會更進一步,運用過往經驗創造本來不存在的條件來幫助理解;換句話說,當接收新的、陌生的訊息,人們通常只看見自己所期望的。
視覺研究員 Akiyoshi Kitaoka 曾拍攝一幅士多啤梨的照片,經電腦調色,消除當中所有紅色像素。當人們看見照片時,大腦會不自覺地假設調色偏藍,並憑以往對士多啤梨的認知,在腦內自行調色「補全」,認為照片中的士多啤梨也是紅色。Pascal 以此解釋「連身裙」的例子,該照片的一部分明亮,另一部分偏暗,造成裙子的顏色看來難以辨認。觀者的大腦便創造出不存在的照明條件,並按以往經驗消除歧義。
Pascal 根據這個假設,於 2 年間對 1 萬名參與者進行研究,發現一個人暴露於室內燈光(主要是黃燈)愈久,例如通常在室內或晚上工作的人,便愈可能看見裙子是黑色和藍色,因為他們會不自覺地假設拍攝現場是以人工照明,並由大腦減去黃色,留下較深和偏藍的陰影。相反,通常在室外、白天或靠近窗戶工作的人,便愈可能看見白色和金色。無論他們主觀地看到哪一種,圖像都不會顯得模棱兩可,因大腦認定那是「真實」。
Pascal 的研究團隊為此提出了一個術語:SURFPAD,指無論是哪個「陣營」的人,雙方都憑自身經驗消除歧義,並感到確定;而同一陣營的人,無論持不同意見的人有多少,都會認定對方是錯的。雙方會開始找出另一組人看不到真相的原因,而不會考慮自己可能也沒看到真相。
他提出 SURFPAD 的另一例子:人們面對新的流行病和疫苗有不同反應,因大多數人都是根據以往對疫苗的認知、醫療機構和政府的信任程度等來理解。而無論是相信或懷疑疫苗成效,雙方對彼此觀點或真相也視而不見。
CUP 出版 @ 香港書展 2022
不論是寫還是讀,文字能抒發人的心情,也能紀錄時代掠影,在今個夏天尋書香,就是我們能捕捉的小小歡悅。CUP 媒體準備了多本好書待讀者發掘,更有精美周邊產品,不容錯過!
- 7 月 20 至 26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灣仔會展 1B-E31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