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出身的 Gustavo Petro 勝出哥倫比亞大選,成為當地首名左翼總統,亦是過去 4 年內,繼阿根廷、智利、秘魯及墨西哥後,再有拉丁美洲國家改由左派上台。但據「華爾街日報」分析,有別於 2000 年代席捲該區的「粉紅浪潮」、多國領袖齊心協力,這次左傾趨勢下抬頭的主政者明顯各有立場。從全球勢力分佈看來,這有可能引致深遠影響。
哥倫比亞本為美國最親密的拉美盟友,但 Petro 早在競選期間表明,希望逐步淘汰石油和採礦業、徹底改革獲美國巨額援助的毒品戰爭,以及恢復與委內瑞拉的關係。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拉美項目研究員 Cynthia J. Arnson 認為:「若他履行所言,兩國的關係肯定會改變。哥倫比亞對於和美國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一致的意願或興趣,似乎會減弱。」不少人更認為,Petro 當選,象徵「粉紅浪潮」正式捲土重來。
當時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厄瓜多爾選出的左翼領導人,往往意見一致且通力合作,包括向中國出口石油、大豆和金屬以充實國庫。查韋斯還率領左翼盟國抵制美國,並成立國際組織抗衡。但近年上台的左翼領袖各有看法:墨西哥的 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 對社會議題保守,智利的 Gabriel Boric 卻想把墮胎合法化,並支持變性人權利;Petro 有意擺脫化石燃料,今秋有望再做巴西總統的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卻擁護石油。
白宮前拉美顧問 Juan Cruz 認為:「現在他們各處孤島,面臨大堆本土問題。」這些新領導人遭遇通脹、低經濟增長及赤字飆升,即使油價、銅價等上漲有助去年經濟反彈,但據世界銀行估計,拉美地區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分別只有 2.3% 及 2.2%。與此同時,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及墨西哥的左翼總統,齊齊缺席拜登主辦的美洲峰會,一些拉美國家亦不太樂於和美國合作,甚至公開反對,無疑觸動白宮神經。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拉美研究教授 Evan Ellis 形容,該區「愈發不願意在我們重視的安全及政策問題上合作。這是令人憂慮的時刻。」他認為,日後當這些國家向中國尋求投資及貸款,「中國將在拉美看到一個充滿目標的環境」。Arnson 亦警告,當美國專注於烏克蘭、伊朗及北韓,在拉美的影響力或見下降,「愈來愈少參與對話」。有美國高官透露,白宮正就糧食安全及肥料短缺等問題,致力接觸拉美多國。
作為候任哥國總統,Petro 雖說想與拜登討論打擊毒品策略及氣候變化,但在年初受訪時,他展望與智利及巴西建立進步聯盟,甚至有意將與委國的關係正常化,立場與美國背道而馳。分析認為,盧拉若勝出大選、Petro 成功讓三國結盟,有可能在南半球形成強大勢力,叫美國只能「靠邊站」。作為前美國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及哥倫比亞和平進程特使,Bernard Aronson 相信:「這可能只是拉丁美洲領軍的其中一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