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韓國的藝術收藏家,多是 60 歲以上長者。但隨著買樓更難、炒股高危,年青人陸續加入投資藝術品。拍賣行 K-Auction 去年逾半成功競投者皆為 40 多歲或以下,文化、體育和旅遊部轄下組織韓國藝術管理服務(KAMS)更指,年青買家湧入,令去年藝術市場增長近 3 倍,估計約值 9,200 億韓元(約 56 億港元)。
35 歲的金姓電玩設計師表示,3 年前妻子開始投資藝術品時,當時心裡還想,怎麼不把錢花在股票上。但隨著時間過去,他開始欣賞讓人逃離疫情及工作的藝術,加上「好友憑一件作品獲得 9 到 10 倍利潤」,反觀樓價飆升及嚴格貸款管制,令買樓投資變得愈來愈難,所以去年起也加入收集行列。
韓國最大藝博會 KIAF Seoul 展覽業務副經理朴俊秀(박준수,音譯)認為,收藏家的世代交替,是社交媒體時代產物。「最初是在 2016、17 年,一堆年青人在 Instagram 上傳參觀熱門展覽的照片,然後部分人開始購買作品,並分享在家掛著作品的照片。」收藏家網上群組負責人林尚鎮(임상진,音譯)更指:
購買一件好的藝術品不僅需要足夠的錢。現在人們以藝術而非奢侈品來炫耀品味。
朴俊秀指出,韓國藝術市場的重心約從 3 年前起,由知名藝術家的昂貴作品,轉向較為實惠的年青新晉之作。「現時甚至有說,購買 6 幅每件價值 500 萬韓元的作品,比單買一件 3,000 萬韓元的作品要好。」對於不少青年買家而言,能夠賞識與自己年齡相仿的藝術家,其實也有吸引力。
31 歲的盧宰明(노재명,音譯)收藏藝術品至今 7 年,他直言:「大師們的作品固然很棒,但我對同世代藝術家的創作更有共鳴。」他又指現代藝術專家眾多,所以一開始就相中在韓尚算陌生的城市藝術,常被其他行家質疑及說教。不過,城市藝術現已成為最受歡迎的類型之一,令盧宰明部分藏品漲價多達 20 倍。
林尚鎮留意到,年青收藏家多靠自我鑽研。「有些會私信其他收藏家,詢問是在哪裡買下作品及花了多少錢。」加上他們接觸較多西方文化,所以樂於放眼海外畫廊。在此熱潮帶動下,南韓在全球藝術市場更上層樓。根據 Art Babel 的 2022 年藝術市場報告,韓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第五大當代藝術拍賣市場。
過去兩年,Perrotin 及 Lehmann Maupin 等多間國際級畫廊,都在首爾開設或擴充畫廊。頂尖博覽會 Frieze 則與 KIAF Seoul 合作,將於 9 月在首爾舉辦其首個亞洲活動。朴俊秀表示:「今年韓國的藝術市場規模,預計超過 1 萬億韓元(約 60 億港元)。若首爾能夠超越香港這個市場規模約 4 萬億韓元的地方,成為亞洲藝術中心,未來將有更大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