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展覽,都是藝術家的自我對話,亦是觀者的自我探索之旅。在昏暗的環境中,我們憑著光前行,每個作品散發著獨特的氣息與光線,充滿著強烈的個人意識。凝視著作品的你,又在想甚麼呢?近日於藝術空間 WURE AREA 舉辦的展覽「子夜太陽」,由五位藝術家就同一主題,以自身擅長的媒介進行創作。在這浮華與紛擾的世間,藝術家如何整理思緒,尋找並堅持自己的「道」?
由一次的自我對話而衍生:「耗盡時間來過日子,未曾意識自己的歪斜,十年後雙手裡的,是否仍是喜歡的事情?」
—— 「子夜太陽」序
光影構成的虛實之間
近年來城中增添不少中型至小型的藝術空間,WURE AREA 便是其中一個於九龍灣工廈的藝術空間,強調觀眾主導,抗拒既有的展覽方式,嘗試以不同的設置,為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觀賞體驗。這次是五位藝術家的聯合展覽,分別是陳凱慈、陳靄欣、鄭詠文、盧棠棣及吳慧蘭。她們的一次對話,不謀而合地思索著十年來走過的路,決定與自己對話,並把思緒或答案化為創作,呈現於觀眾面前。
甫進展區,率先迎來陳凱慈的作品「致失衡的歲月」,一張歪斜而生銹的椅子,由泛黃的燈照射著,這是一種失衡的狀態,歲月是主因,還是一個見證者?椅子背後,在雪白無瑕的牆壁上,因投影照射,而營造了另一個空間。投影、牆上的照片與實物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空間,在這虛實之間,藝術家叩問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甚麼才是真實?時間的流逝,與眾多的不確定,最後還是要找回自我,才可找到出口。
陳凱慈在修讀學士學位時主修攝影,作品主要探索人、空間與地方之間的關係, 嘗試透過一種「不言而喻」的沉默方式將她的內心空間與外部環境聯繫起來,從而發現城市中被忽略的問題。這次有趣的地方在於觀賞一個作品時,自身的影子亦會融入另一作品中,這種被動的參與其中,為作品帶來更多變化。
黑暗中的光線
再走進一點,看著鄭詠文的創作,不禁令人想起當代朦朧詩派代表人物顧城所寫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鄭詠文的作品 The muted darkness 及 Light 看著是一片漆黑的畫像,仔細一看,會找到當中隱約的光線,透過光線了解整個空間,猜想其環境或畫面。鄭詠文近年創作以版畫、陶瓷附以混合媒介為主,探討個人情感與空間的關係。在簡介中表示,這次的系列版畫作品,「描述光線透過狹縫進入幽閉的空間,是藝術家經歷近年社會事件後對某些人處境的幻想,在逼不得已下只能重新與陰影下棋,亦是藝術家對自身不安情緒之投射。」
其他的作品亦以影像、陶瓷、聲音等方式展示藝術家的思緒與情感,各有特色,卻又能毫無違和感的各自表述。「子夜太陽」,是黑暗中的光,亦是於黑暗中的溫柔。來這一趟,或許可嘗試找到自身的「子夜太陽」。
子夜太陽
- 日期:即日至 6 月 29 日
- 時間:星期五至日,下午 2 時至 8 時;星期一至四需預約
- 地點:WURE AREA(九龍灣宏照道 11 號寶隆中心 B 座 7 樓 707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