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寫手:我知道不道德,但我需要錢

A+A-

虛假新聞不僅盛行於俄羅斯,更遍及前蘇聯國家。近日,一名曾經營假新聞網站的保加利亞人接受德國之聲(DW)訪問時,坦言根本無法說服盲目相信虛假資訊的人,只需說俄國好話,總會有人支持,遂心生一計從中賺錢。

Dimitar(化名)在 2015 年開始製作假新聞,當時,俄羅斯一年前吞併克里米亞,在保加利亞引發國家與莫斯科關係的辯論。保國曾在蘇聯管治下度過 40 年,不少人的思維模式仍停留在過去。根據最近一項有關歐盟對烏克蘭戰爭反應的歐洲趨勢調查(Eurobarometer survey),10% 保加利亞人表示他們對烏克蘭沒有任何同情,只有 27% 的人確信俄羅斯應對發動戰爭負上責任;與之相對,歐盟平均數字分別是 3% 及 52%。

過往 Dimitar 也曾花大量時間在社交媒體上與分享假新聞的人爭吵。他說:「那種會花錢購買虛假資訊的人令我生氣,我花了無數個小時與他們爭論,但沒有任何效果,他們只是不想聽。但同時我亦一直在弄清楚他們有這些反應的原因,以及他們會對怎樣的內容有反應。我將內容及反應配對。如果提供他們想聽的內容,我就可以賺很多錢。」

各取所需

最終為生計,他開始製作假新聞:「我知道這不道德,但我需要錢。家裡有一個小孩,我是家中唯一的在職人士,而且從這裡賺錢,真的很容易。」

起初,他以為從中得益的政治人物會與他接觸,甚至會告訴他應該發佈甚麼內容,但這些事不曾發生,最終網站收入大多來自 Google 的廣告系統。Dimitar 解釋:「從假新聞中獲利的政治人物很清楚,人們就是會發佈這些東西,即使不直接付錢予發佈者,彼此仍是會得到好處。」

Dimitar 發現有些話題最能吸引喜歡假新聞的人:「通常與俄羅斯有關,或者是西方與莫斯科之間的對立,保加利亞夾在中間。」所以他決定專寫這類文章,利用在保國掀起熱烈討論的問題,概述有俄羅斯政治人物指,只要保國背離西方重回俄方懷抱,俄國就會助保國人擺脫這個問題。

懷緬過去

為增加瀏覽量,Dimitar 常在文中提到過去的「美好」:「任何引起情感的事物都會吸引讀者,像政府沒有善待我們,令人再次懷念在蘇聯的過去,我們曾在蘇聯統治下生活得更好 —— 這些是帶來最多流量的文章。」

其網站運作十分順利,直到 2018 年英國顧問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在未經 Facebook 用戶同意,收集個人數據再用於政治廣告。社交平台從此更嚴密監控 Dimitar 發佈的內容,貼文更被「秘密屏蔽」(shadow ban),平台的演算法不會再向用戶展示有關內容。他說:「Facebook 的流量決定這類網頁的生死。那件事發生後,我再也不能如往常般獲利,唯有決定完全停運。」

雖然花了 4 年做一件完全違背理念的工作,但他直言:「我不後悔,用後悔一詞是太重了。讓我難過的是人們如此輕信假資訊。」他認為就算 Facebook 現時在阻止虛假內容方有改善,但最重要的仍是人們能自行辨識,「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有批判思維很難,對網上內容作出情感反應則容易得多。很多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