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香港藝術館「行行重行行」永無止境的探求之路

A+A-
香港藝術館踏入 60 周年。

路由人走出來,藝術家的路又是怎樣煉成的?香港藝術館的新展覽「行行重行行」正是透過展品及不同媒介,呈現 13 個藝術歷程上的轉捩點。這次展覽也呼應了藝術館 60 周年的主題「焦點以外.更多故事」,精選藝術館 4 大館藏 —— 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作品及香港藝術中廣為人知的藝術家與其鮮為人知的作品,從而讓觀眾了解藝術家的人生故事、館方研究的重要發現、某些技法突破等。這次展覽,無論在視覺還是聽覺上,均有驚喜。

藝術家的修行之路

周綠雲「意轉穹蒼」,2006 年。

筆者還記得上次展覽「不是時裝店!」,就是以仿時裝店的佈局遊走於藝術品之間。這次在步入展廳的一刻,便會看到四周都是螢光青色及白色的線條交錯,隨著觀者慢慢移動,線條慢慢融入展廳,像是一條道路,帶領觀者體驗不一樣的旅程。是次展覽邀請了本地設計師蔡劍虹擔任首席藝術家,以「行行重行行」為主題,探討「藝術即修行」的概念。他在簡介中表示,「行行重行行」是極而久遠,不僅是指路程,也是時間。

藝術的探求,都是不斷經歷思考、創作、失敗再嘗試的過程。隨著室內響起悠揚的音樂,觀者會率先看到畫家的世界。故事追溯到 20 世紀上半葉香港西畫的重要開拓者,及 20 世紀下半葉的香港風格現代藝術的主要實踐者 —— 陳福善(1905 –  1995),是次展覽帶來他的兩幅作品「自畫像」及「眾生相」。陳福善自 5 歲從巴拿馬移民到香港後便定居於此,沒有正式在國外接受藝術訓練,一直以「自學畫家」為傲。其作品形式不一,創作豐富,1930 年代至 1950 年代以水彩畫為主,畫風從描寫慢慢走向自由奔放。1950 年代末,香港藝壇盛行現代主義思潮,現代水墨畫運動應運而生。他並沒有甚麼門派,不斷試驗現代繪畫的新技法及立場後,「眾生相」就是體現他鮮明個性的畫作。

周綠雲(1924 – 2011)是呂壽琨的學生和香港新水墨運動的主要藝術家之一。她獨特的點墨技法及靈感來自哲學與宗教,但影響最深的是老師呂壽琨及丈夫,二人的早逝及個人疾病,激發她以藝術作為發洩與治療。如今次展出的「我的內心世界  I」就是受她腦部照 X 光片的影像啟發而運用的「積墨法」,以不同的深淺表達出的黑與暗,都是她內心痛苦的轉化。展覽還有吳冠中(1919 – 2010)、韓志勳(1922 – 2019)和蛙王的畫作,背後的畫作家故事是怎樣的?各種雕塑背後代表了甚麼?到現場觀賞便可知一二。

視覺與聽覺之旅

平面設計師歐陽韋漢的海報作品「重覆」,探討自己及其他設計師如何影響思想或改變世界。觀眾可用擴增實境應用程式,讓部分文字浮現起來。

「行行重行行」展覽亦邀請了 7 位藝術家,透過不同媒介的作品探討修行為何,當中包括歐陽韋漢、陳志强、梁子峰、林宏澤、羅豆、何佩珊及梅詩華;如梁子峰以「四十不惑」為切入點,訪問了多個人物並輯成約 3 分鐘的影片,觀者可在平板電腦上選出自己的答案,程式便會根據你輸入的數據找出相對的影片,對方的看法與抉擇,能否與你產生火花?此外,亦有大型的藝術裝置探討時間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為何說是聽覺之旅?若前往觀展,不妨留意在不同展廳及作品的音樂。藝術館邀請了本地新派室樂組合「海島小輪」為是次展覽創作 5 首音樂作品,音樂的流動怎樣與展品互動,旋律又怎樣引領大家走進藝術家的生命?

「行行重行行」

  • 日期:即日起至 2023 年 3 月 29 日
  • 時間:星期一至三、五,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 地點: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香港藝術館地下及 1 樓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