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立棠
旅居倫敦的博士生
若果要講最不習慣倫敦的地方,應該是公共交通。
倫敦交通制度與香港很相似,市內交通工具主要有巴士、地鐵(tube),以及火車(national rail),也有少量渡輪。不過,倫敦的交通明顯昂貴得多,而且計算方法十分複雜,倫敦被劃分為 9 個區,在不同的區域内,或者跨區的話,收費會有所不同;另外,高峰期與否又會影響價格。以地鐵來說,無論是地下鐵(underground)、地上鐵(overground),抑或輕鐵(DLR),在倫敦第一區內交通的話,單程大約需要 2.5 英鎊。市民可以購買鐵路卡來打折頭,但整體還是昂貴。
除了昂貴,服務水平也是不理想的。地鐵車廂的通風系統很差,又沒有冷氣,夏天的話,臭汗味、尿味、體味混雜在一起,令人窒息。車廂的座椅鋪上一層毛墊,內藏無數細菌和昆蟲,英國報章在 2018 年報道,乘客有可能從地鐵車廂,惹上床蝨。另一個為人詬病的問題是接收不到手機訊號,如果依賴手機地圖的朋友要預先截圖,出門遲到的話也最好上車前跟朋友講好。不過如果你以為上不了手機,人們可以輕鬆看書、聊天就太天真了,因為地鐵列車是非常吵耳的。
因此,我很多時寧願坐巴士,價格會比較相宜,1 小時內 1.5 鎊任坐,而且能夠接收到手機網絡,更重要是我家樓下就有一個巴士站了,可以直達市中心。可是,巴士的問題是班次不太穩定,而且無故飛站的問題嚴重。即使上到車,也不代表可以到達目的地,因為司機可能會突然繞道(diversion),事前不會作通知。故此,如果時間許可,步程大約是 40 分鐘內的話,我會索性選擇步行,當做運動和認識城市,長遠的話,可能買一輛單車。
讀研究碩士的時候,論文題目有一部分和鐵路有關。當時問到一些工程師為甚麼近年香港地鐵故障頻生,他們認為鐵路服務質素下降,是所有世界大城市都會面對的問題,是文明發展的一個階段,倫敦如是,紐約如是,將來香港亦如是。鐵路由開通的一刻起,就日復日地運行,只有凌晨尾班車至早晨首班車的短暫空檔期間有維修機會,系統和機件自然會慢慢老化。倫敦的地下鐵路,在 1863 年就正式開通了,當年中國還是同治年代,要到 116 年後香港地下鐵路才誕生。
不過,我相信在發展軌跡上,人類依然是有自主性的,能克服困難。2021 年倫敦交通局就宣佈會在 2024 年底前,令手機網絡全面覆蓋地鐵;而銀禧線(Jubilee Line)就已經收到手機訊號。
2022 年 5 月,香港的東鐵綫過海段,以及倫敦的伊利沙伯線先後開通。作為香港人,尚未有機會乘踏前者,但作為一位倫敦生活的人,就嘗過後者。
我由托定咸宮路(Tottenham Court Road)坐兩個站到柏靈頓(Paddington),感覺車廂設計明顯比其他線道舒適,不過我乘搭的時候,依然沒有手機網絡;但無論如何,以後我到倫敦的東南邊就方便得多了。
看到遠方,東鐵綫過海段通車的新聞,唯一感覺是我和留港港人,對香港的認知又多添一分不同了,而這種落差怕且會隨著城市發展不停擴大,這個將會是我未來很多年需要處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