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訪歐】美國能否領導歐洲援烏抗俄?

A+A-
3 月 24 日,拜登在布魯塞爾與北約成員國領袖會面。 圖片來源:路透社

普京開戰建基於三大假設,一是烏克蘭一擊即潰、二是俄軍佔盡上風、三是美國喪失國際領導地位。前兩點證實是誤判,如今國際正關注拜登訪歐之行,能否重振美國領導北約的角色,這不但影響烏克蘭戰局,還會改變地緣政治板塊。澤連斯基則預告,這數天峰會將揭穿「誰是朋友、誰是夥伴、誰為錢出賣我們」。

拜登正進行 4 天訪歐行程,星期四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參與北約緊急峰會、G7 峰會及歐盟高峰會,稍後亦會到訪波蘭與總統杜達(Andrzej Duda)會面,對該國接收烏克蘭難民表示肯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事前已預告,將與盟友對俄羅斯實行更多制裁。

昨日北約峰會上,澤連斯基發表視像演說,稱烏克蘭夾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灰色地帶,不是北約成員國,卻捍衛歐洲的共同價值。他形容烏克蘭正受到俄軍「無限制攻擊」,要求北約「無限量軍事支援」,特別是防空和反艦武器。

但北約暫時僅宣告,將會派遣 4 萬兵力到東部邊疆,調動 4 個快速應變部隊到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對於烏克蘭的武器支援,拜登則承諾陸續有來,重申已提供 10 億美元防空系統、反裝甲武器、無人機和數百萬發彈藥;有與會美國官員透露,西方國家正商討提供反艦武器。

拜登能否駕馭北約成員國?

北約是美國戰後成立的共同防衛聯盟,但過去 20 年間,美國在北約承擔的責任愈來愈少,主要是始於 2001 年 911 恐襲後,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災難後果。2008 年俄羅斯入侵鄰國格魯吉亞,奧巴馬卻選擇「重整」對俄關係,以合作取代對抗,又無力阻止敍利亞使用化武;杜林普上台後批評北約「過時」;拜登則狼狽撤出阿富汗。連串事件推使普京假定,美國不願意過分介入烏克蘭事務。

縱然開戰之前,美國聯同英國利用精密情報網絡,合力公開普京的軍事部署、成立傀儡政權的秘密計劃,令普京未能如 2014 年吞併克里米亞般出其不意,成功幫助烏克蘭政府備戰。然而,拜登起初顯然沒有保住烏克蘭的決心,甚至安排澤連斯基潛逃,要不是澤連斯基選擇堅守基輔,烏克蘭確實可能如普京所料,一擊即潰。

有民眾昨日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門外抗議,要求拜登及與會領袖支持烏克蘭。 圖片來源:路透社

如今歐美有條件談援烏抗俄,更多是出於澤連斯基選擇抵抗,而不是拜登原來的打算。隨著烏克蘭意外抵禦俄軍首輪進攻,軍民展現頑抗意志,加上西方民意一面倒挺烏,歐美各國也不能袖手旁觀。如今北約正重拾共同防衛的初衷,表現愈加積極,尤其德國作為主要成員國,既供應武器,又推翻了數十年來保守的國防政策。

在這個背景下,國際輿論都在觀望,拜登此行會否讓美國再次承擔領導北約的責任,但「經濟學人」分析指出,無論拜登是否有此動機,美國內部的政治撕裂都構成長遠隱憂。有部分共和黨人指責,拜登狼狽撤出阿富汗,加上默許德國與俄羅斯建設天然氣管,間接推使俄羅斯開戰。

面對俄軍採用生化武器的威脅愈來愈大,北約武器支援卻暴露出協調問題,譬如英國最近承諾供應武器,但可能數星期才送到烏克蘭手上,北約還要拘泥於供應的武器是防禦還是進攻性質,被烏克蘭質疑為無意義的區分。有外交消息又指出,有北約成員國阻撓進一步制裁,特別是德國與匈牙利代表。假如美國要承擔領導角色,上述問題同樣是對拜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