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歲的紋身師傅:以傳統技藝重建族群經濟

A+A-
被尊稱為「mambabatok」的黃娥綺;攝於 2016 年。

如何令邊緣族群經濟上獨立自主,自給自足?答案或者就在自己雙手。菲律賓一位 105 歲的紋身師傅黃娥綺(Whang-od Oggay),憑藉傳統刺青術「巴托克」(batok)享譽全球,更使自己家鄉成為旅遊熱點,令很多年輕人得以改善生活。

黃娥綺居住的村莊布斯卡拉(Buscalan),位於菲律賓北部的卡林阿省(Kalinga),要到當地就要穿越森林、山谷,以及一望無際的梯田。布斯卡拉的行人路狹窄而且充滿泥濘,電力供應不穩,又沒有手機訊號,卻是卡林阿省最熱門的旅遊景點。在 2010 年,布斯卡拉全年的旅客數目大約 3 萬,到 2016 年已經急增至 17 萬。在 2021 年,當地政府更啟用旅客中心,以滿足外國旅客的需要。而絕大部分旅客只有一個目的 —— 一睹黃娥綺的風采。

對很多人而言,黃娥綺是一個當代傳奇,她不單是世上最年長的紋身師傅,也可能是世上最後一個背負「曼巴巴托克」(mambabatok)稱號的人,是卡林阿人代代相傳數千年、對傳統紋身師的尊稱。卡林阿族人的紋身術不用任何機器,紋身師會以稻稈勾畫圖形,同時把四季桔或柚樹的木刺,沾上用水和碳灰製成的墨水,再用一枝約 12 吋長的竹槌,把墨水敲打到皮膚裡,雕刺出圖案。在過去 90 年,黃娥綺一手一腳把手敲紋身術承傳至今。

菲律賓曾先後被西班牙和美國殖民,卡林阿是這 400 年間少數沒有臣服於殖民者的部族。他們擁有高強的戰鬥技術,而且蔑視所有外來的人。數千年前,為了土地,也為了榮耀,卡林阿人打過無數場血戰。打勝仗的話,他們會以敵人頭骨盛載米酒,痛飲一番,又以人顎骨製成鑼,隨音樂跳舞盡歡。然後,卡林阿的戰士會到布斯卡拉紋身,「巴托克」圖案象徵著他們保衛家園的勇氣。勇士取下多少人頭,就可以得到若干數目的紋身。

黃娥綺以竹槌敲打木刺作紋身。

根據黃娥綺憶述,最後一次為戰士進行紋身儀式,是在 2002 年,之後就再沒有保留這個傳統。到 2018 年,布斯卡拉只剩下約 30 名戰士。卡林阿的紋身也有浪漫成分,對於女士來說,紋身代表美麗,能夠把女孩蛻變成女人,紋身愈多就愈性感艷麗。戰士的妻子通常會繡上與夫君一樣的紋身。2018 年時,布斯卡拉有 20 名婆婆全身紋有圖案,當中不少人早在 13 歲就嘗試第一次紋身。她們和女兒、孫女都在村莊裡扮演重要角色,是家座生活支柱。

黃娥綺接受 Atlas Obscura 訪問時形容,卡林阿女子勤奮強壯,可以幹很多粗活,埋首農地和梯田工作,男人做到的事,女子都可以。黃娥綺本人是卡林阿第一位女性紋身師,現在村落裡也有更多年輕女子希望學習傳統紋身技藝,養活整條村莊。現時布斯卡拉人口只有 700 人,但就有 20 名女生正學習刺青術,當中包括黃娥綺兩名侄孫女。卡林阿人相信,紋身師只可以向自己同一血脈的人傾授技藝,不然刺青就會被污染。

黃娥綺一生未婚,年逾百歲依然獨立剛強。她透露自己曾經有男朋友,但 25 歲那年,男友在日本佔領菲律賓期間過身,從此她把一生傾注在紋身之上。由於兩名侄孫女是唯二繼承人,黃娥綺刺青時,會容許侄孫女觀摩學習,但表示自己不會教導她們,她們亦非自己徒弟。卡林阿的紋身術是無法教授的,全靠學習者的天份。她笑言自己年輕時經常和朋友互相紋身,但她繡出來的刺青往往是最好的。

2018 年,菲律賓國會提名黃娥綺為「人間國寶」(National Living Treasure)。即使年過百歲,她依然行動自如,閒時餵鴨舂米,當然,大部分時間還要應酬來自世界各地的擁躉。黃娥綺大半生人都為獵頭戰士紋身,現在還服務外地遊客,她亦對人們不再需要殺人也可以刺青感到欣喜。村內的一班年輕紋身師則想辦法融合傳統圖案和現代設計,迎合遊客口味。在剛過去的 2 月 17 日,黃娥綺迎來 105 歲生日,村民為她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她也在派對中跳舞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