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不堪一擊的黎巴嫩經濟,再遇上疫症大流行及貝魯特港口爆炸,令全國貧窮率升至 80%,很多人三餐不繼,亦無力負擔藥物,教育更變成奢侈品。年輕人等不及以知識改變命運,陸續放棄學業。有些女孩更被安排出嫁,從此告別校園。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去年底的民調發現,12% 黎巴嫩家庭表示讓至少一名子女工作。多個國家機構的數據亦顯示,當地約有 4% 的 15 至 19 歲少女已經結婚。到了今年 1 月,聯合國發表的研究報告更顯示,在 15 至 24 歲的黎巴嫩人當中,3 成已經輟學,愈來愈多青年挨餓及縮減醫療開銷。
在貝魯特一個貧民區,19 歲的 Faraj Faraj 曾想升讀大學,實現經濟獨立。但大爆炸後,全國面臨金融危機。Faraj 的兩名兄長失業,兩個妹妹則在求學,全家收入只夠吃喝。即使他就讀公立學校,交通費也難負擔,所以只能在一年前輟學,無法完成中學課程。「沒有家人能助我完成學業,這裡也沒有工作。」
UNICEF 黎巴嫩青年部門主管 Alexandre Schein 指出:「年輕人一旦在 13 至 15 歲輟學,便很難重返校園,他們只能在嚴重缺乏教育及技能下,進入一個極不穩定的就業市場。這意味著在黎巴嫩,重建國家及擺脫難關所需的技能將不存在。」現時 Faraj 就透過 UNICEF 支援的培訓計劃,學習成為理髮師。
黎巴嫩教育部長 Abbas el-Halabi 表示:「我們的確看到中輟、失學及缺課。很多家庭不再認為教育重要,但仍有部分黎巴嫩人重視,因為這是他們唯一可給子女的武器。」只是,大批父母讓孩子從私校轉到公校後,面臨教師就低薪發起的罷工。很多學校及大學的教職員亦已請辭及出國,加快人才流失。
他承認,這些問題均與國家的政經危機有關,青年們對留在國內生活信心漸失。UNICEF 黎巴嫩副代表 Ettie Higgins 憂慮教育不平等擴大,不但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亦可能影響社會凝聚力。非政府組織 26 Letters 則開展應急計劃,提供食品、藥物和家庭支援,試圖讓少年人更有機會求學。組織的聯合創辦人 Janira Taibo 表示:「當我們幫助這些孩子,也在幫助他們未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