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前瞻】馬克龍時代,持續分裂的法國政治

A+A-
1 月 19 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軍隊發表新年賀辭。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歐陸傳統大國法國,將於今年 4 月舉行第一輪總統選舉。在 2017 年,當時年僅 39 歲的馬克龍,帶領新成立的中間路線政黨「共和前進黨」,在次輪選舉擊敗極右派的瑪琳勒龐,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民選總統。當時大家都期望馬克龍能夠為法國政壇帶來新景象,不過在他任內歷經黃背心示威,還遇上長達兩年多的疫情,到今年大選,法國政治的分裂程度更甚於 5 年前。

克萊蒙-奧弗涅大學校長班納(Mathias Bernard)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回顧過去 5 年法國政壇變化,同時展望今年大選。他指出,2017 年大選是非常特別的一屆,過去法國的左右派分野十分鮮明,自從法國在 1958 年進入第五共和時期後,通常次輪選舉都會是左傾的法國社會黨與一個傳統右傾政黨的代表對撼。可是上屆大選,最後兩強都不是傳統左右派,馬克龍聲稱自己「非左亦非右」,而另一方面的瑪琳勒龐則屬於非傳統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

2017 年 4 月大選,標誌著法國政治光譜走向「原子化」(atomised),傳統大黨(如社會黨、共和黨)被削弱,中間勢力(馬克龍)和激進左右翼(梅朗雄、瑪琳勒龐)崛起,該大選是自 2002 年以來,首次第一輪選舉沒有候選人取得 25% 選票。當時,學者估計法國政治光譜會重組,出現一個能吸納溫和左右派的多數勢力。而在同年 6 月的國會選舉中,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前進黨」豪取 308 席,成為多數黨,共和黨(前稱人民運動聯盟)和社會黨分別暴跌 82 席和 250 席。

獨立候選人澤穆爾同樣矚目。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可是,五年過去,新的多數勢力看來沒有成形。馬克龍未能擴大選民基礎,在 2019 年歐洲議會選舉,他支持的政黨聯盟只取得 22.4% 選票;2021 年 12 月的民調估計,他參與總統大選的話,只能在首輪獲得 24% 的票數。除了中間勢力,連左右翼的激進陣營都面臨分裂。極左陣營在上兩屆只派出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但今屆還多出法國共產黨的魯塞爾(Fabien Roussel)。同樣,極右的瑪琳勒龐也要與獨立候選人澤穆爾(Éric Zemmour)爭奪本來就狹窄的票源。

班納認為,法國政壇的分裂局面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自從 80 年代起,法國民主制度就陷入代表性危機,政黨輪替也解決不了社會問題,各種醜聞令政客形象插水,人們感到即使政治家在選舉作出怎樣的承諾,最終也只會陷入貪腐,愈來愈少人願意投票,反而更多人相信街頭政治。當年就是這一股反精英情緒,把馬克龍推上總統寶座。可是隨著在位日子漸久,馬克龍舉步維艱,彷彿成為他口中的舊精英,除了上任首週,其支持率就鮮有超越 40%

馬克龍任內爆發大規模的黃背心示威,反對新的勞工法案。他在 2019 年初舉行全國大辯論,與民眾直接對話,但沒有創造實質的政治成果。馬克龍仍未正式表態參選,但就頻頻在公開演說中提及自己的政績和展望未來的政策大綱。班納指,他看來是放棄改變法國政治生態,慢慢走向中間偏右路線,不過比起兩位連任失敗的前總統薩爾科齊和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他的選情更不樂觀,因為他勢要面對左右派夾擊,而且在候選人極多的首輪選舉,很容易會爆冷,左右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