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餐桌危機:不可或缺的蒜頭,何以供不應求?

A+A-
圖片來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蒜頭是古巴菜不可或缺的調味,其重要程度讓它獲得「白金」美譽。偏偏這種食材,每年只在 1 月收成一次,而當地缺乏化學肥料和殺蟲劑,卻令其難以生長。結果在此共產國家,大蒜就跟其他東西一樣,陷入供不應求的困境。有農民直言:「想在古巴發達?去買些蒜頭吧。」

本來每逢 11 月及 12 月,古巴的大蒜價格便會飆升,直至更多貨量從黑市湧入為止。在首都夏灣拿街頭,小販會以背包裝著蒜頭向人兜售。但據「經濟學人」報道,現時一顆大蒜便索價 25 古巴披索(peso),相等於 1 美元,而買 1 磅蒜頭則要 240 古巴披索(約 78 港元),較去年 9 月翻了 4 倍之多。

古巴人還可向 Ajero 這類大蒜經銷商入貨,他們會以 5 至 10 萬美元向蒜農買下整批收成,再轉售予其他經銷商,然後對方又再分銷他人,如此類推。Ajero 的交易量龐大,有時令銀行要暫停對外營業,專門處理他們所存入的錢。有農夫直言:「你可以從他們的車,認出那些大型經銷商。」

靠賣蒜賺錢,在古巴「自古以來」都存在。前領導人卡斯特羅便曾在 1986 年發現,一名蒜農在滿足國家農業系統的要求後,再私下賣掉剩餘的收成,可年賺 5 萬美元,相當於其時一名本地外科醫生薪水的 10 倍。他不滿那些人表現得像是「變相的資本家」,於是下令關閉這類私下賣蒜的農夫市場。

然而,過去兩年的疫症,令古巴本已短缺的基本物資變得更加不足。不只是農耕用的肥料、殺菌劑和種子,還包括動物。譬如去年夏季就有數千隻兔子死於出血性疾病,而隨著多明尼加共和國爆發豬瘟,古巴亦嚴陣以待。但就算保得住豬肉供應,古巴人仍要時間來適應這些三餐無蒜的乏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