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聖誕到除夕元旦,再到接下來的農曆新年,很多人無法出外旅遊散心,就改為留在香港與親朋戚友狂歡。可是,行樂之餘,大家也應該不忘養生,這樣我們才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未來一年。英國西敏大學的病理學高級講師 David Gaze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向大家講解一種特別病症「假日心臟症候群」(holiday heart syndrome),好讓大家提防提防。
在 1978 年,一班羅格斯大學新澤西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提出「假日心臟症候群」一詞。所謂的「假日心臟症候群」,其實是心律不整的一種,患者或會感覺胸口翳悶,心跳的節奏不如平常,若果不好好處理的話,有可能會引致心臟病發,後果不堪設想;而專家發現,這種心律不整的情況,在假期之間較常出現,因此而得名。美國的醫生會較多用這一醫學用語,而在其他國家,有些專家對此有更直接的稱呼 ——「酒精誘發性心律不整」(alcohol-induced atrial arrhythmia)。
科學家還未知道「假日心臟症候群」究竟有多普遍,因為很多人都對一時的心律失調不以為然,不會主動求醫,故難以取得數據。30歲以下的年輕人較少有心律不整的問題,2018 年一篇研究就專門分析年輕個案,發現患者多數濫藥或者肥胖,部分人則因為經常進行耐力訓練。而最主要的成因,始終是暴飲(binge drinking)。2005 年一篇丹麥研究就在 1.65 萬人中,找出超過 1,000 宗心律不整個案,當中 5% 案例是由飲酒過量引致,而酗酒者病發風險比常人高 1.5 倍。
為甚麼飲酒會更易導致心律不整,背後成因尚待更多實證研究。醫學家暫時提出幾個假說,第一是酒精干擾心臟的神經傳導(nerve conduction),改變了心臟肌肉的神經信號傳遞頻率。另一個說法是酒精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繼而打亂心跳節奏。此外也有學者指出,攝取酒精後,血液中的脂肪酸水平會上升,繼而影響心臟跳動的頻率。另外,亦有說法指酒精代謝成為乙醛(acetaldehyde)時,會增加肌肉不正常收縮的頻率。
然而,專家們仍有很多謎團尚未解決。首先,經常飲酒的人,與平常不沾酒的人,患上「假日心臟症候群」的比率究竟會否不同。長期攝取酒精可能會引發心肌病變,心壁擴張和變厚,令心臟未必可以泵送足夠血液到身體各部分;Gaze 認為這班人可能有額外患上「假日心臟症候群」的風險。另外,專家仍未有足夠資訊,分析其他因素對該症狀的影響,例如遺傳基因、酒精類型、飲酒速度,是否空肚飲酒,會否增加或減少發作頻率等。
Gaze 指,可幸的是,戒酒通常都可以解決「假日心臟症候群」,如果患者沒有其他心臟毛病,應該不會構成長遠損害。然而,Gaze 還是奉勸各位,歡度佳節,拿起杯中物時,衡量身體情況,飲多了就最好三思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