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英國,香港人首要考慮適應問題,期望有社區照應、有良好就學和就業機會。如果按此標準,英國富拉島(Foula Island)相信是最不切實際的選項 —— 島上只有 30 名居民,對外聯繫不穩,沒有商店供應日用品,被視為英國最偏僻人口聚落,島上還沿用著古老的儒略曆。
富拉島擁有拉丁文別號 Ultima Thule,意思是極端偏遠的地方。旅客登島要麼從昔德蘭主島(Shetland Mainland)乘坐班次疏落又不穩定的渡輪,要麼就是乘坐 17 分鐘的小型飛機,但受到大西洋強風威脅,飛機航班可延誤達數天。可想而知,在這個國際旅遊未復甦、多數人只能本地旅遊的時期,仍然絕少有英國人到富拉島旅遊。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 Jamie Lafferty 在 10 月初到訪當地,發現渡輪航線已經有數星期沒有通航,幾經延誤才乘坐小型飛機登島。居住近 60 年的島民 Sheila Gear 表示,可能直到明年 4 月底或 5 月強風稍為緩和,海上航線才會恢復,此前飛機仍是 30 名島民唯一補給線,「如果你住在這裡,必定要養成積穀防饑的習慣」。
如此偏僻的地理條件,創造出富拉島與別不同的文化。富拉島相傳是最後一個使用北歐語言諾恩語(Norn)的地方,但 18 世紀致命的天花席捲全島,殺死大部分島民,最終使諾恩語失傳,其語言的痕跡僅殘留在各類海鳥的稱呼上。
當英國在 1752 年轉用如今全球通用的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富拉島卻沿用古羅馬儒略曆(Julian calendar)至今,是東正教和東方正統教會以外,世界上極少數仍舊採用儒略曆的社區。但除了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富拉島本身缺乏可推銷的景點。
島上有兩家小旅館 The Burns 和 Ristie,以及數個露營地點,但沒有 Wi-Fi、沒有酒吧、沒有供應必需品的商店,旅客必須自備生活所需。願意排除萬難來這裡旅遊的,十居其九都是觀鳥者,因為每逢夏季都有數以萬計鳥類在島上停留。
大西洋強風巨浪長年侵蝕下,富拉島北部擁有怪石嶙峋的海岸,其中一處海角 Da Kame 不僅是全歐洲最高懸崖之一,更是富拉島絕大部分鳥巢所在地;充滿鹽分的海風亦帶來鏽蝕問題,島上汽車通常捱不到數年,以致路上仍可見汽車殘骸;島上的墓碑也經不起強風侵蝕,碑文大多無法辨認。
在旅程的尾聲,記者坦言沒有移居富拉島的打算,深信自己早晚會向大自然威力投降。Gear 卻笑言,冬天的富拉島才是終極挑戰,四周漆黑,風雨不斷,就連外出都有困難。一如 The Burns 旅館主人 Magnus Holbourn 所言:「人類在這裡沒有優勢可言,只能說是掙扎求存。」
陸地上,可能就只有富拉羊和昔德蘭小馬活得比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