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戰爭 —— 關閉記錄蘇聯鎮壓暴行的 NGO

A+A-
12 月 13 日,俄羅斯最高法院處理關閉人權組織「紀念」的訴訟前,德國柏林有人在俄國大使館前聲援。「紀念」在俄羅斯外,於德國、烏克蘭、比利時、法國、意大利、捷克也有不同的國際紀念(International Memorial)組織運作。 圖片來源:John MACDOUGALL/AFP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

已發生的事不可改變,不過在掌權者「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的觀念下,確能任意書寫歷史。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Мемориал),最早將於 28 日面對最高法院裁判檢察機關提起的訴訟。「紀念」多年來不斷揭露包括古拉格集中營在內的蘇聯時代鎮壓暴行,卡內基莫斯科中心高級研究員 Alexander Baunov 認為,西方不少觀察人士誤解克里姆林宮關閉「紀念」是要恢復蘇共時代的高壓,但真正動機其實是想藉此壟斷記憶。

「紀念」前身是莫斯科倡議組織,於 1987 年成立。Baunov 於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指,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薩哈羅夫(Andrei Sakharov),以及一眾鎮壓的受害者及其家屬,以瞭解政權罪行真相為目的,在蘇聯衰落的年代成立「紀念」。蘇聯一直掩飾集中營暴行,「紀念」的研究人員及支持者就查閱檔案、建立資料庫、採訪受害者與肇事者、組織會議及展覽,揭露蘇聯國家安全部門的罪行。

莫斯科「紀念」辦事處的檔案室。Baunov 指,「紀念」收集了大量蘇聯時代政治鎮壓罪行的資料。 圖片來源:Alexander NEMENOV/AFP

Baunov 指,在蘇聯戈爾巴喬夫及俄國首任總統葉利欽的年代,「紀念」活動大致符合官方政策 —— 揭露蘇聯罪行。但到了 KGB 特工出身的普京年代,一切起了變化。安全部門再次獲得從前的權力,影響克里姆林宮的政策。Baunov 認為安全部門正在這樣的環境中報復「紀念」。檢控方指控「紀念」接受來自國外的捐贈,違反「外國代理人法」。相關法律本已備受爭議,Baunov 表示俄羅斯已將大量非政府組織(NGO)指定為「外國代理人」。

「外國代理人法」要求 NGO 發表任何內容時都必須加入聲明,表明內容是由「履行外國代理人職能」的媒體機構發出,包括社交媒體的一切評論。今年 11 月,政府給「紀念」貼上「外國代理人」標籤,更提請法院要求關閉其主要辦公室。此外,控方證人聲稱在「紀念」發佈的內容中,發現有為政府指定恐怖組織辯護的「心理和語言暗示」,指稱「紀念」是「贊成極端主義」。

Baunov 認為這次打壓的動機,在於克里姆林宮擔心人們一旦太過瞭解蘇聯時代的鎮壓歷史,會導致他們質疑現時的政府。他解釋,二戰的記憶,在俄國修憲下已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當權者只容許美化蘇聯戰爭,若淡化、或將之與納粹統治相比,均有機會處以罰款甚至監禁。現在,關於蘇聯時代的鎮壓歷史亦朝同一向發展,俄國安全部門作為蘇聯安全部門的直接繼承者,開始監督人們對歷史的表述。

他補充,俄羅斯官方也承認蘇聯鎮壓間有受害者,而莫斯科的國立古拉格歷史博物館就在「紀念」辦事處附近。不過面對過去的歷史問題,政府傾向保持低調沉默,以免一般民眾認為蘇聯安全部門後繼機構會犯下類似罪行。故「紀念」的真正問題,並非觸碰了紀錄罪行的禁忌,而是克里姆林宮認為「紀念」正與之爭奪歷史話語權。

相對於官方的態度,「紀念」準確紀錄了大量蘇聯鎮壓事件,包括何人在何時何地被殺、誰領導調查、哪個法官違法宣判。克里姆林宮只主張遇難者為國家的榮耀而死、希望過去的肇事者隱身於迷霧,避免有人尋根問底招致難以預料的後果。Baunov 認為,「紀念」確實帶出一個問題:應否取消對蘇聯時代最嚴重罪行的訴訟時效,好為受害者及其家屬彰顯公義。

「紀念」還彙編出一份俄國現代政治犯名單,意味著國家的政治鎮壓時代尚未結束。加上組織有收取國外捐款,令偏執的克里姆林宮視之為西方勢力對付自己的武器。儘管 Baunov 在文章裡稱,西方觀察人士誤解關閉「紀念」的意義,但他承認從客觀事實看來,今天俄國動輒使用司法手段壓迫異見人士,已無異於蘇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