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基德布爾與重慶大廈:如何在香港扣連起來?

A+A-
重慶大廈容納過不少來自基德布爾的印度人。

香港本應是一個繁華璀燦的國際大都會,曾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前來尋找機遇。在全球化下,除了來自歐美國家的商人和專業人士來香港發展,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會來碰碰運氣。或者不少香港人從未聽過印度加爾各答的小社區基德布爾(Kidderpore),但那裡不少年輕人都曾經到過香港重慶大廈工作,後來衣錦還鄉,以香港掙取的金錢和經驗,改變人生。

加爾各答位於西孟加拉邦,靠近孟加拉,在英屬時期為印度首都,是顯赫一時的名城,近年卻深陷貧窮問題。根據「印度時報」整理的數字,在 2020 年,該城有 3,092 個貧民窟,共居住 180 萬人,當中 23 個貧民窟人口數以萬計。基德布爾就是加爾各答一個小社區,人口只有大概 5 萬多。基德布爾擁有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深水港口,當年英國人從印北(以及今天巴基斯坦一帶)招募了很多操烏都語的穆斯林到當地打工。到今天,該區依然以穆斯林為主。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麥高登有關香港重慶大廈的著作,就提到基德布爾這個地方。麥高登在重慶大廈進行了大量考察工作,並觀察到一種「低端全球化」(low-end globalization)的現象。傳統上,我們理解的資本主義模式,是資本從核心國家流向邊陲國家,來換取廉價勞動力和資源。香港的重慶大廈投射出一套截然不同的景象,大批來自發展中國家(例如非洲諸國和印度)的商人,湧到發達地區(香港)採購廢棄商品,再轉運家鄉牟利。

基德布爾就是這套「低端全球化」網絡的其中一個關節。香港有龐大的印度群體,不少人從殖民時期已經扎根於此,部分是成功商人和專業人士。另外還有印度非法臨時工,他們不少是來自基德布爾,其中一個原因是廉價航空(例如孟加拉航空)會往返香港和加爾各答,價錢比起到其他國家便宜。此外,重慶大廈裡早已建立了一套基德布爾的人際網絡,同鄉口耳相傳,就吸引愈來愈多人過來。

他們很多在重慶大廈做藍領工作,例如店舖服務員、洗碗工、旅店、托兒,以及貨物搬運工。由於屬地下性質,他們薪金被嚴重剝削,2011 年的數字為每月約 3,000 港元,但可以動輒每天工作 15 小時,而且有被捕的風險。即使如此,他們享受的薪金待遇仍然遠高於在家鄉基德布爾,那裡一個幼教老師薪水只有大約 600 港元。而且他們可以走水貨賺外快,回程印度期間,從香港帶回大量服裝;從家鄉到香港時,又可以運送印度米和豆菜等貨品予重慶大廈的餐廳。

麥高登提及,有些基德布爾人會因為受不了極為艱苦的生活,又或者基於伊斯蘭信仰,工作一次後就沒有回到香港。可是,大多數的基德布爾人會年復一年地再來,直到攢夠所需的金錢。有受訪者成為自己家族的英雄,養活全家;有人只透過每月 3,000 港元,每年工作 6 個月的工資,就支付了兩名妹妹和自己的婚事,每個婚禮皆有上千人參加;有人則賺錢買到了心儀物業,可以騎著光鮮亮麗的電單車穿街走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