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年均 GDP 增長高達 1 成,絕對屬於「高速增長」。全球市場密切關注恒大債務危機會否演變成一場金融危機,損害中國經濟增長。英國「金融時報」東京分社社長 Robin Harding 則以日本 8、90 年代泡沫經濟類比,指中國決策者考慮經濟政策時,也希望避免重蹈日本覆轍 —— 持續多年經濟過度高速增長,最終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爆破。
日本股市及房地產泡沫自 1989 年秋季開始爆破。1988 年,日本的土地價值,帳面上超過美國所有土地的 4 倍。但到 89 年底至 92 年 8 月,股市價值暴跌 6 成,土地價值在整個 90 年代也不斷下跌,到 2001 年時已大跌 7 成。Harding 表示,中國數十年來房地產市場一樣繁榮,但他擔心近期陷入債務財困的恒大,反映該國的繁榮可能會變成蕭條。
Harding 提醒,中國現時與日本當年情況有顯著差別,所以中國仍有時間從日本的過去汲取教訓,避免最壞的結果。第一個顯著的差別,是 90 年代的日本富裕程度遠高於今天的中國。以市場價格計算,當年日本人均 GDP 高於美國,即使調整購買力後,仍能達到美國 5 分之 4 的水平。相比中國,人均 GDP 仍不及美國 5 分之 1,調整購買力後也只及約 4 分之 1。
Harding 指,人均 GDP 差別反映 90 年代的日本,在經濟上已沒有追趕的餘地,中國則仍有長路要趕。上海、北京、深圳等中國最富裕的城市,房價收入比分別高踞全球第 8、6、5 位,但他認為,中國人的收入仍有增長潛力。同時,中國去年 61% 的城市化比率,也低於日本 1990 年的 77%,意味會有更多人口遷移至城市。
另一個差別是,兩者策略不同。80 年代的日本與今天的中國一樣,在貿易問題上與美國爭持不休。不過,日本在 1985 年簽署重新調整匯率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導致日元大幅升值、進入溫和經濟衰退,隨後是一段低利率時期。低利率令日本經濟持續升溫,同時金融管制放鬆。存款利率限制逐漸取消,削減日本銀行盈利,促使銀行持續放貸補增盈利。如此一來,日本的房地產、股價、消費均呈昇平之象。
中國方面,Harding 認為其政策有時也會觸發房地產熱潮,但與 80 年代日本相比,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整體保持謹慎。現時的政府也有意控制房地產市場。當年日本的泡沫直至爆破一刻一直膨脹,中國當前的房地產風暴,則是由國家監管機構強制執行「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 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 100%、現金短債比率小於 1 倍的房企均不獲融資」的「三條紅線」所致。他預計中國可能出現嚴重經濟衰退,以及一系列跟房地產行業相關的壞賬,但恒大未必會成為導致類似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關鍵事件。
儘管如此,Harding 提出兩者在勞動人口下降方面還是有相似之處。日本的人口自 1995 年開始下降,而中國勞動人口近年亦逐漸下降,且下降速度加快。他估計,在上述條件下,基於極高額投資加上積攢有形資產(Real assets)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會後勁不繼。
假如中國不顧一切繼續追趕房地產,未來或會跟當年日本一樣。中國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前所未有,估計佔當地 GDP 29%。Harding 認為,要避免災難,政府只能接受較低增長水平,改變長期以房地產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