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魷魚遊戲 —— 韓劇新戰線

A+A-
「魷魚遊戲」劇照。

我不是韓劇迷,單看「魷魚遊戲」劇情,本來沒有太大吸引力。太遠古的不說,就以「大逃殺」說起,同類型的死亡遊戲題材,20 年來,在日本固然開枝散葉,啟發了無數日本動漫,包括被指似「魷魚遊戲」原型的「要聽神明的話」,也包括最容易拿來比較的「今際之國的有栖」。在美國,也有「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然後不斷變種,再出現「密室逃殺」(Escape Room)之類的作品。看到悶了。結果,我還是一口氣看完。一來,跟風;二來,我太喜歡看到人類自相殘殺;最後,我想看看落入南韓導演手上,由拍過「無聲吶喊」的黃東赫處理,可否帶來一些新鮮感,甚至突破?

以下有少量劇透,請注意:

1. 電視劇好過電影?

「魷魚遊戲」有對人性的刻劃及描寫;圖為劇照

我要先表明立場:我不是喜歡「密室逃殺」的一類人,尤其續集。「密室逃殺 2:倖存者遊戲」(Escape Room: Tournament of Champions)背後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設定:所有人類不過是用來呈現死亡的工具。電影近乎冷血無情地把絕大部分角色的背景、感受略過不談,換取更加快速的節奏。它假設觀眾只愛觀看人類不斷求生然後死亡,並從中找到快感。像那班搞事的富豪。我是有點無所適從,像看一見一群蟑螂被打死,不會興奮也不會難過,只會若無其事。看得夠多,甚至麻木。不過,電影票房不錯,證明個假設在商業市場上成功。「魷魚遊戲」是韓國出品,像「屍殺列車」,喪屍亂舞的官能刺激是賣點,但真正的靈魂在於對人性的描寫,或更具體一點形容,是催淚煽情的能力。何況是 9 集電視劇,有更多篇幅容許對每個角色也多一點刻劃,不用為了追趕節奏而一味殺殺殺殺算數。尤其欣賞戲份甚少的配角們,例如被父親性侵而殺父,結果入獄的少女,為何會無比痛恨滿口經文的教徒,劇集也刻意安排好幾場文戲仔細交代。對,是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新意。能夠打動觀眾的人性,說到底,從來也是常見的沒甚麼奇怪的。我老派,看「密室逃殺」,角色與角色連傾談的空閒也沒有,轉眼便說到他們像生死之交,我是沒有太大辦法代入到。對角色沒感情,看見他們逐一消失便不痛不癢。這一點,我認為韓劇的取態遠比荷里活電影優勝。

2. 遊戲好廢?

「魷魚遊戲」中,首關遊戲是簡單的「紅綠燈」;圖為劇照。

想突破,好似好易,創作出比「今際之國的有栖」或「密室逃殺」的機關更刁鑽的遊戲,一定刺激有趣。很困難。看「今際之國的有栖」或「密室逃殺」,都會出現虎頭蛇尾,大概,創造到一個真正無懈可擊的設定已經困難,要每一關也維持超高水平,是強人所難。何況,太刁鑽便會出現另一問題:根本只有天才型人物,多數是主角,才有智慧推敲出破解方法。一般觀眾得個睇字,分分鐘連解釋也沒法摸到出來。「魷魚遊戲」接近反璞歸真,未至於「大逃殺」式隨意殺戳,死唔去就贏,但所謂規矩,也不過玩玩「紅綠燈,過馬路要小心」或拔河。如果你是追求複雜玩法,例如在銀行找出隱藏線索,兜九個彎找尋密碼打開大門才避開一劫的類型,肯定失望。我不是,我可以接受遊戲只不過是小學雞程度,但不能接受自相矛盾。明明話遊戲最重視公平,不可偏私,有人出貓,甚至會被即時殺死。偏偏,玩拔河根本是欺負體力上一定輸蝕的女性;結局的魷魚遊戲亦同樣,假如一男一女一齊玩,未玩已經分了勝負,何來公平可言?已經不計較那個玻璃橋遊戲,其實是 99% 講運氣,像買六合彩,跟智力跟知識的關係近乎零。因此,讓重要角色們在身經百戰後死得有點無無謂謂,是非常反高潮。

3. 跟社會有關係是好事?

劇集緊貼現實,劇情與韓國社會有所連繫;圖為劇照。

近年的同類作品,多數是處於一個超現實的時空,不是不知原因地去了末日,就是一個幻想出來的未來,就算在現實,也刻意減少跟現實的關連。少有像「魷魚遊戲」,強調跟韓國現時社會的連繫:例如嘲諷警員連帶公務員的劣根性,例如貧富懸殊,甚至說到國民借貸率過分高昂。有點似電影「獵逃生死戰」(The Hunt),借一場死亡遊戲大罵美國政府的精英心態。事實上,「魷魚遊戲」的確似大雜燴,像吸星大法,把不同電影的特性吸納再據為己用。有不少是為第二季鋪路;也有一點是第一季的主軸,例如參考「20 世紀少年」那種對童年回憶的執迷,不惜任何代價,不惜任何手段,重溫回憶片段的鋪排,為劇集添加了一份特殊的情懷。韓國出品,目標是全地球,情情塔塔俊男美女之外,又開創了新戰線。爭論劇集究竟是神作還是爛作,意義不大,有人享受三秒鐘一下小高潮,有人享受三個鐘才來一個大高潮,好難取悅所有人。在現存出現過被玩到爛晒的材料上,還繼續鑽得出人人關注的高度,卻不得不佩服。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