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俠行動」:美國如何在冷戰時期秘密接走上萬名古巴學童

A+A-
透過「小飛俠行動」抵達邁阿密機場的古巴少年少女。 圖片來源:Barry University

在獨裁國家,很多人即使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逃離,仍會希望年輕一代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在 1960 年到 1962 年,古巴正推行各種社會主義改革,同時肅清不少異見分子。這個時候,美國秘密展開了一場極大規模的救援行動,兩年之間接走超過 1.4 萬古巴學童,這場今天很少被人談及的壯舉,被稱為「小飛俠行動」(Operation Peter Pan;西班牙語 Operación Pedro Pan)。

1959 年,古巴共產黨在卡斯特羅領導下,成功推翻腐敗的軍政府。新生的共產政權隨即進行各種國有化改革,其中在 1960 年把所有美資企業財產充公,迫使美國政府與古巴斷絕所有外交聯繫。而在卡斯特羅推行改革之初,很多有錢人家就已經逃難至邁阿密,亦即是最接近古巴的美國大城市。可是對於不少中產和草根階級,即使反對共產政權,他們亦沒有資源逃離當地。同年,古巴開始教育改革,要求學童唱革命歌曲,叫反美口號,男生要接受軍事訓練,令家長們一片恐慌。

到了 11 月,一個男子帶同他的 15 歲兒子柏度(Pedro)找上了華殊神父(Father Bryan O. Walsh)。他希望神父能夠幫助柏度在美國尋求庇護,自己再設法逃離。當時古巴仍然未與美國中斷航班,華殊神父才發現,原來已經有些小朋友在沒有成人陪同的情況下抵達美國。他於是透過一些天主教組織,秘密聯繫上美國政府,要求提供協助。由於當時美國已經關閉大使館,國務院就和當地的天主教會合作,提供文件,讓小朋友可以免簽證形式到達美國。

不少古巴流亡商人知道計劃後爭相捐助,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亦撥款予天主教慈善組織,希望他們能提供可行協助。這個計劃代號為「小飛俠行動」,除了取名於知名童話故事,也因為其英文發音與柏度的名字相近。華殊神父小心翼翼地傳播有關資訊,不希望觸動古巴政府的神經。1960 年 12 月 26 日,計劃的第一班航機於夏灣拿何塞馬蒂國際機場起飛,當時機上只有兩名小孩參與計劃。兩日後,再多兩名小孩;12 月 30 日有 6 名,竪日又增至 12 名。

「小飛俠行動」一直延續到 1962 年 10 月 23 日兩國中斷民航來往。整個計劃歷時 23 個月,共接走 14,048 名古巴少年,當中 6,584 人有親人在美國,根據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資料,他們多數會留在邁阿密靜候父母到來團聚。另外有 7,464 人則沒有親人接應,他們通常會被託管至天主教慈善組織,居住在大沼澤地市的教會營,繼而被轉送到美國其餘 30 多個州份的孤兒院和寄宿學校。

根據「史密森尼學會」報道,那些孩子到埗時,身上都沒有現金和貴重物品,只可以帶一件 40 磅重的行李,通常放滿了衣物、少量書本和玩具。有的人在半年至一年內就成功與家人團圓,但有些人要等好幾年,甚至一直也等不到。從他們給親人的信所見,這些孩子並未因流離失所而受到嚴重創傷,但亦流露出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教會會要求他們上英語班,甚至規定孤兒院內要講英文,好令他們盡快融入美國社會。

到今天,那些小飛俠已經白髮蒼蒼。他們與其他美國人無異,但大部分都同時維持著古巴人的身份認同,與鄉里共聚時仍會喋喋不休訴說童年往事。邁阿密的美國古巴移民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the Cuban Diaspora)就在去年 12 月開始,展開為期 3 年的展覽,以紀念「小飛俠行動」踏入六十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