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代的中國大陸發生過好幾次反日示威,由上海、北京、成都等主要城市,一直蔓延至二三線地區。如果不計小規模的上訪,「反日」應該是過去 30 年中國最大的「社會運動」。雖然在示威期間發生了不少搶劫商店、攻擊日本人的事件,但參加者喊著「愛國無罪」的口號,似乎就是一個當然的理由。
筆者當時對這個口號的印象非常深刻,除了因為明顯一大堆人都是混水摸魚,藏在集體背後,以破壞和搶劫為目的,更因為發現原來「愛國」可以成為無罪的理由。或者更大的原因其實是我當時根本想不通「反日」和「愛國」有甚麼關係,又為甚麼只要愛國就可以無罪。後來才發現「愛國無罪」其實是文革著名口號「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低配版。之所以說「低配」,是因為示威者連下一句都不敢說出口。一方面「造反」二字不可說,另一方面其實當事人都搞不清行動的主旨。在「愛國」前提下,背後其實沒有甚麼追求的目的。
在新中國,「愛國」是唯一被允許的情感宣洩理由,而「反日」是政治現實中最保險的宣洩方式。所以為甚麼地方電視台拍那麼多抗日劇,數量多得不合情理,手撕日本兵之類的劇情也不合情理。但無論多不合情理,這也是最政治正確地讓情緒及想像力起飛的方式。
然而在 2000 年代中後期開始,借資訊科技發展之便,可以發洩情感的娛樂方式漸趨多樣化。「反日」這一手牌愈來愈難打,於是多抽幾張牌,用「辱華」來概括所有的情況。中國的敵對對象由「奸險的日本鬼子」擴展成所有人,而「辱華」就成為了「反日」的升級工具。當年在街上打砸搶燒的示威者,在今天都轉職成出征的網軍。當歐美還想像網絡媒體的跨地交流可以建立地球村,中國卻發明了一套把「灌水」轉化成民族向心力的系統。在加強內部集體意識的同時,也給外面的世界一個下馬威。
所以你就能夠理解為甚麼中共對「躺平」如此深惡痛絕。「躺平」不僅中斷資本韭菜的再生產,有機會讓已富起來的那群人不能再富下去;同時因為「躺平」意味著個體從上述的「愛國」系統中脫離,不再參加「中國不高興」的集體儀式。當愈來愈少人參加儀式,儀式所建立的身份就會失效,「偉大中華民族再興」的神話,將會從個人意識的維度開始崩解。
也許打掉遊戲之類的娛樂產業,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專心愛國」。需要更多的韭菜,才能支撐得起今天的紅色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