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可否這樣說,運動員的身價,終於今時唔同往日?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早前在波鞋街擔任 SPORTS EXPO 的活動司儀,嘉賓包括有份出戰東京奧運的香港賽艇代表洪詠甄,以及羽毛球混雙組合鄧俊文、謝影雪。活動第一部分在鬧市中商場的地下廣場舉行,第二部分則移師至 SPORTS EXPO 體育互動體驗館。這不是我東奧後第一場主持的活動,卻是首場主持有奧運代表出席的活動,感覺到香港的後奧運熱潮猶在。

其實一直以來,也覺得運動員算是有一個光環 —— 大眾欣賞他們的堅持和血汗,也會以他們代表香港為榮,近年更培養出「贏,我陪你君臨天下;輸,我陪你東山再起」的甘苦與共情誼,在香港人而言,甚是可貴(當然,部分「勝利體育迷」也或許仍在)。不過,當時筆者算是親身感受到市民對運動員身體力行的愛戴。

活動場地旁邊,不時有經過的市民舉手機拍照;有家長帶同小朋友觀看活動;有「粉絲」守候一旁,甚至向運動員喊「我愛你」;在體驗館活動外,亦有市民在門口等候,見到運動員離場時,衝上去爭取自拍…… 一場奧運,一股熱潮,令運動員進一步變「星」了。

近年香港社會已經陸續看見及認同體育和運動員的價值,支持和精神雖無形卻重要,行動與數字則可以被量化。記得以前跟行內人討論過,曾幾何時,人們並不會將香港運動員當成明星,譬如客戶想邀請運動員出席活動,當報價超出預算時,可能會有「這個價錢,我倒不如請歌手或藝人更值得吧」的想法。不過,最近再聊起,發現情況已經有所不同,有些客戶主動物色運動員合作,部分運動員亦可水漲船高,出席活動的身價攀升(另,他們和經理人都有著回饋社會的心態,如果是學校分享或社區活動等,星級運動員也不一定企硬叫價)。

話說回來,對運動員而言,訓練和比賽表現始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是說有了奧運熱,以後就要從金錢角度討論運動員。不過,這些現象都證明了香港運動員在大眾眼中的價值終於開始像樣。如同我當日做完活動,分享了一張工作人員拍下我在旺角鬧市,面對著群眾主持這場活動的廣角照 —— 我說我很喜歡這幀照片,因為身處香港的鬧市中,市民不畏炎熱地支持活動,我們又可跟社會分享體育,大家因著體育而凝聚。應該是這樣的,如同我一直寄望,體育應該多被看見。

可否這樣說,運動員的身價,終於今時唔同往日?但即使解答了這問題,還有下一個問題,甚至更多的問題 —— 這股熱潮能持續嗎?冒起的運動員身價和知名度水漲船高,那麼其他同樣默默堅持和努力的運動員呢?香港體育的整體發展,是否從此就水到渠成?這些,我想你和我都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多媒體創作人,旱地冰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帶著社會學背景的多棲體育人,節目主持兼旁述,亦從事不同的創作工作,也終究仍是一個「漫遊者」。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繼續以「漫遊者」的目光,陪大家探看這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