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總裁:友邦闖中國史(三)—— 高舉反日旗幟,共產黨掌政後撤離

A+A-

友邦創辦人 Cornelius Vander Starr 剛踏足中國時,曾在 North China Daily News 擔任記者,但很快便重投保險業。稍有成就後,他更搖身一變,在中國經營起報業,成為媒體老闆,並毫不掩飾其反日情緒,最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到日軍針對,旗下不少夥伴遭到暗殺。

1930 年,Starr 在亞洲擴展保險業稍有成績之際,開始其短暫的報業生涯。他認為當時中國應該有美國人的聲音(這句說話今天聽起來,是多麼的「大逆不道」),所以以 2,500 美元買入當地一份英文報章 Shanghai Evening News,並易名為 Shanghai Evening Post;及後再以 10,000 美元收購英資持有的報章 Mercury,並聘請了當時的資深遠東特派員 Randall Gould 擔任編輯。

兩份報章於 1931 年開始發行,日本侵華期間曾經中斷,及後日本投降,編輯室又開始筆耕;到了共產黨正式統治中國後,在接受不了審查的情況下,Starr 毅然結束其傳媒生涯。

1938 年,由 Starr 發行的 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Starr 於中國生活多時,熟悉一些華人傳統智慧,對「With money, a dragon; without money, a worm」(有錢一條龍,冇錢一條蟲)尤其深刻,所以他亦深知道,若果沒有後台,在報章上發表強烈觀點時,還是保持低調比較好。

但由於他的強烈反日及反「大東亞共榮圈」傾向,日軍曾於 1938 年暗殺其商業夥伴、當代華人工商領袖徐新六。Starr 悲痛不已,遂收養其兒子徐大春並供書教學,徐大春亦終其一生管理 Starr 遺下的基金會以作報答。

Starr 又以傳媒影響力「抵抗日本對其時中國事務搞局」,言論與當時歐洲國家對遠東地區的主流觀點相反。Gould 形容,當時 Starr 的報業王國做了很多踢爆、號叫及斥責(kicking, squalling, and upbraiding)的事情。

1939 年日軍侵佔上海時,Starr 仍然維持鮮明反日態度,不接受日本政府審查新聞內容,兩份報章的中文版曾單日大賣 10 萬份,成為「文化抗日」基地。但不久後報館遭到日軍轟炸,編輯張似旭被暗殺。又一次面對夥伴被殺,在葬禮上扶靈的 Starr 神情肅穆,從此乘搭的轎車均有防彈設計,更於 1940 年離開中國避禍。

但 Starr 對於日本的抗爭意志未有止息,珍珠港事件發生後,他特意在紐約重新印發報刊,抵抗日軍挪用其報章「嘜頭」在上海作出的官方宣傳(Propaganda)。

戰爭完結後,上海兩份報章恢復運作。但好景不常,隨之而來是共產黨統治中國,並就傳媒業作出更多審查,其時 Starr 向同事指出:「若果一份美國人發行的報章沒有新聞自由,不如關門大吉好過。」最終其新聞夢亦告一段落。

事實上,當日軍正式投降後,Starr 便重啟中國保險業務,更租來一架飛機帶來大量美元鈔票,除了讓員工感到安心外,亦在當時的高通脹年代,為客人帶來安全感,即一旦理賠時,保險公司尚有充足資金作出賠償。

惟正如傳媒業的黯然結束一樣,Starr 意識到新政權統治中國後產生的變化。在上海被共產黨攻佔前,他作出應變,以空路移離當地 40 名員工及家屬至千里之外的香港,避開二戰後中國出現的混沌。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半隻腳踩咗入金融,鍾意喺香港最貴摩天大廈天台點評經濟、金融、時事,有高高在上嘅感覺。